首页> 中文学位 >颞骨骨折性面瘫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6h】

颞骨骨折性面瘫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一、对象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一般体格检查

3.术前面神经功能评价

4.手术入路的选择

5.手术方式

6.手术疗效判断

7.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二、讨论

四、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文通过回顾颞骨骨折性面瘫相关研究并分析我院临床资料,探讨颞骨骨折性面瘫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因颞骨骨折性面瘫在山东省立医院集团眼耳鼻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例38例,回顾性分析辅助检查、骨折分类及手术入路等因素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以House-Brackmann分级法作为疗效标准,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软件为SPSS。
   结果:
   4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3~53岁,平均34.6岁。外伤原因主要有车祸伤17例(44.7%),摔伤8例(21.1%),头部撞击伤11例(28.9%),头部挤压伤2例(5.3%)。左侧面瘫者16例(42.1%),右侧21例(55.3%),双侧1例(2.6%)。达到H-B分级Ⅱ级以上21例(55.3%),Ⅲ级以上36例(94.7%)。病程达3周以后,神经电图显示结果与术后预后不符合,变性较少组反而预后差,3周以上者30例,神经变性大于90%者8例,75%术后恢复至Ⅱ级以上,变性小于90%有22例,术后Ⅱ级以上仅40.9%。鞘膜完整者18例,13例(72.2%)术后恢复至Ⅱ级以上,鞘膜可见糜烂、缺损的有20例,8例(40%)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行骨折21例(55.3%),横行骨折9例(23.7%),混合型骨折7例(18.4%)。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上分别为12例(57.1%)、5例(66.7%)、4例(57.1%),不同骨折类型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3个月内手术病例21/32(65.6%)术后恢复至Ⅱ级以上,3个月以上手术6例,均未恢复至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行颅中窝径路面神经减压,30例(78.9%)术中可见膝状神经节水肿明显或有骨片刺入、压迫,术后其中18例(52.9%)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上,32例(94.1%)术后面神经功能达Ⅲ级以上。
   结论:
   本研究提示,面神经减压术对治疗颞骨骨折性面瘫有肯定的疗效,应结合患者颞骨骨折的类型和部位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多数颞骨骨折患者面神经损伤位于膝状神经节,颅中窝径路可更好的暴露膝状神经节,对面神经有效减压。膝状神经节区神经减压范围包括膝状神经节,迷路段和部分水平段,减压至神经没有水肿的正常处即可,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神经恢复结果,不需要全程面神经减压。面神经减压术应尽早实施,面瘫发生3个月以内手术效果更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