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碳排放权与碳减排义务的分配原理——兼论中国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6h】

碳排放权与碳减排义务的分配原理——兼论中国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论

第一章 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的国际法背景

一、全球变暖概况

二、国际气候谈判与相关国际公约

第二章 碳排放权

一、碳排放权的内涵和法律正当性

(一)环境容量与碳排放权内涵

(二)碳排放权的法律正当性——基于生存权与发展权的考量

二、碳排放权的分配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三)效益原则

三、碳排放权分配的构想

第三章 碳减排义务

一、生产者责任

(一)污染者负担

(二)生产者责任延伸

二、消费者责任

(一)消费者主权与可持续消费

(二)消费者责任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消费现状

(四)国际碳减排消费者责任

三、小结

第四章 碳排放权与减排义务的国际分配——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法理基础

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未来发展

第五章 中国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一、中国承担碳减排义务的必要性

(一)国内必要性

(二)国际必要性

二、中国应当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一)加强专门立法

(二)完善管理机制

(三)引入经济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温室气体减排是全世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这个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场泾渭分明,观点亦可谓南辕北辙。争论的核心在于哪些国家应该承担减排义务,承担多少减排义务,为何要如此分担义务。这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背景,首先介绍全球气候变化概况,之后介绍国际为应对气候变化举行的会议和签署的法律性文件。重点介绍哥本哈根会议、德班会议前后,各个国家和利益集团针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提出的减排主张,提炼他们的争议焦点。
   第二部分从全球视角,讨论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问题。首先明晰碳排放权的概念,解读它的内涵和正当性。然后论述碳排放权分配所应遵循的三大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在这三个原则中,最受关注的是公平原则,因而重点论述。首先将公平原则归结为三类:基于分配的公平、基于结果的公平,基于过程的公平,然后具体列举了在碳减排领域较为流行的三种分配原则:平均分配原则、历史基数原则、历史责任原则。分析每种原则的利处与弊端,最终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碳排放权分配的构想。
   以往讨论国家碳减排义务的论文中,对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原则关注较多,对减排义务承担原则关注较少,本文第三部分将讨论碳减排义务承担的原则。首先,将碳排放按照产生环节区分为生产排放和消费排放,紧接着,分别探讨生产者责任原则和消费者责任原则的内涵、目的、价值,以及在国际碳减排领域的具体应用。这两种原则都是促进碳减排的积极手段,但是,消费者责任的应用远远落后于生产者责任,这是减排义务分担不公的一大原因。
   在第三部分的总结,提出各国政府在以税费等经济手段制定环保条款、推动碳减排进程时,必须更加关注消费排放,并停止将环境保护变为贸易壁垒。更理想的是成立一个较高层次的国际组织,建立国际协调统一的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碳排放权的分配原则和碳减排义务的承担原则,若要使各国利益达成实质的公平,最终将回归于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核心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第四部分讨论共区责任的法理基础和未来发展,认为这项原则始终是平衡各国利益、提升减排效率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
   第五部分讨论中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应以积极的姿态、负责任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减排义务,为延缓全球变暖、改善生态状况做出努力。最后提出了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加强专门立法、完善管理机制、以及引入经济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