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句法欧化的描述性研究——以英语教师撰写的学术文章为例
【6h】

汉语句法欧化的描述性研究——以英语教师撰写的学术文章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List of Figures

声明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2.2 Meaning of Englishization

2.3 Previous Studies of Englishization

2.3.1 Initial Studies of Englishization

2.3.2 Recent Studies of Englishization

2.4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Research Design

3.1 Introduction

3.2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3.2.1 Multi-Competence Theory

3.2.2 Competition Model

3.2.3Summary

3.3 Research Design

Chapter Fou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Introduction

4.2 Head Nouns with Long Premodifiers

4.3 Use of the Pronouns

4.3.1 Redundant Use of the Pronouns

4.3.2 Pronominal Head with Premodifiers and Cataphoric Reference of the Pronouns

4.4 Use of Parenthesis

4.5 Inverted Position of Some Subordinate Clauses

4.6 Addition of the Verb ‘shi’ (是)

4.7 Some New Deviances

4.7.1 Stecial Uses of Some Adverbials

4.7.2 Deviant Jses of Some Phrases

4.8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Introduction

5.2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4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英语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语言的影响也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因此,由英语所导致的其他国家和民族语言的变化的就成为了热门论题。在中国,社会各界都出现了对汉语的纯洁性的热议。本文针对英语对现代汉语在句法上受到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性研究。 汉语欧化的观点滥觞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白话文运动。但最早对汉语欧化现象进行奠基性和系统性研究的却是我国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后世研究大多基于他的理论分类。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应用受到极大地关注;进入九十年代,学者开始将研究方向逐步扩展为英语对汉语各个层面的影响。不过,这些研究所选取的材料大多是报刊、杂志等媒体刊载的通俗文章或文学作品。在方法上多属于描述性研究,惟有少数是对汉语语料库进行的定量分析。至于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框架大多是语言接触理论。此外,汉语欧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等地的学术圈。针对中国大陆的汉语在句法层面的欧化分析只是近几年的事,而且其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学术期刊上,鲜有专著。这些研究更多的是探讨了现代汉语在英语影响下的总体变化特征,而对特定群体尤其是高级英语使用者的研究较少,在现代汉语句法欧化研究方面尚存诸多学术空白。 论文结合中国汉语欧化研究的现状主要探讨了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中国大陆高校英语教师的汉语句法主要是语序的变异情况。本研究的材料选取国内的两种英语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007年)和《外语教学》(2006-2007年)的“文学文论研究”共计60篇文章作定性分析,主要是对所选例句进行比较、分类和归纳。现代汉语的标准主要参考了《王力文集》,英语则参考了Quirk等编的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并参阅了跨专业的相关书籍。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本文作者就相关例句和汉语的句法变异请教了汉语学者,同时在界定某些变异时使用了国家语委语料库网上检索系统。 通过定性分析,本研究论证、充实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较为系统地归纳了一些新的句法变异,如:名词前有长定语;代词的重复使用、代词后指、人称代词前带长修饰语;插入语的频繁使用;偏正复句中,正在前偏在后;系动词‘是’的增加;某些状语的变异等情况。本文的理论框架采用了多语能力理论和语言竞争模型。通过多语能力理论阐释了第二语言学习者有关自己母语的知识会受到第二语言的影响;而通过语言竞争模型则解释了第二语言的高级学习者在语言加工处理时母语与第二语言的竞争机制,以及最终导致对母语语言结构的影响。 本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的变化情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增强对现代汉语变化的原因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弥补了当代在汉语欧化研究问题上的不足。由于受到研究方法和标准汉语界定困难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尚存一些不足之处。本论文旨在抛砖引玉,希冀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动学术界在汉语欧化问题方面的深化研究,并能引起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提高母语水平的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