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域全波电磁算法在非线性调频波形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6h】

时域全波电磁算法在非线性调频波形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合成孔径雷达国内外探索

1.3 SAR的算法

1.4时域电磁计算算法的简介及发展

1.5本文的主要内容

1.6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SAR成像原理及研究

2.1引言

2.2 SAR成像原理

2.3 SAR成像算法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RCS的电磁特性

3.1引言

3.2电磁计算

3.3全波算法

3.4有限积分技术(Finite Integral Technology, FIT)

3.5全波雷达反射截面计算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时域全波电磁算法SAR成像

4.1引言

4.2电磁仿真获取雷达散射截面

4.3雷达回波与RCS

4.4电磁与成像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总结

5.1工作创新

5.2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在任何时候任何天气都能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它作为一种收发自给自足的微波遥感器件,通过雷达上的收发天线与观测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来达到合成孔径的效果,从而解决了在设计雷达系统时候突出问题:想要获得高分辨率雷达图像与雷达天线长度必须足够大之间的矛盾。它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军事和经济中。
  传统合成孔径雷达仿真算法通常假设回波物体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为不具有相位特征的标量值。这一假设往往失之简略,尤其在仿真基于非线性调频信号的SAR算法时,由于现实回波物体的RCS在非线性信号的带宽中具备的色散特性,以及实际大型电尺度、多反射面、具备亚波长复杂结构与谐振结构的物体回波的复杂性,传统的仿真算法往往无法获得待成像物体的丰富信息。
  本文通过仿真软件中时域全波的电磁算法求解目标特性,运用传统的RD算法来对目标特性的回波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时域全波电磁算法,仅用单次全波仿真可获得全波段的物体RCS色散幅值和相位,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更清楚的捕捉到复杂目标的特性如尺寸、姿态、与局部细节等。文章对利用时域全波算法与传统SAR信号处理结合进行SAR成像进行了理论论述与数值实例验证,显示了这一方法的精确性与成像能力。这一方法在复杂物体成像仿真、以及非线性信号设计与验证中有着富有前景的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