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及其溶血毒素基因的筛查
【6h】

上海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及其溶血毒素基因的筛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副溶血性弧菌

1.2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

1.3副溶血性弧菌在食品中的分布

1.4牡蛎与副溶血性弧菌

1.5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

1.6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因子

1.7细菌分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8副溶血性弧菌与食品安全

1.9本研究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和计数

2.1材料

2.2实验方法

2.3实验结果

2.4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疑似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鉴定

3.1材料

3.2实验方法

3.3实验结果

3.4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溶血毒素基因tdh、trh筛查

4.1材料

4.2实验方法

4.3实验结果

4.4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的ERIC-PCR分型

5.1材料

5.2实验方法

5.3实验结果

5.4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贝类、鱼类、虾蟹等海产品中。监测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防控提供参考,为保障消费者安全饮食提供基础性数据。
  本研究对上海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特别是在2012年8月到2013年7月期间针对闵行区农贸市场某固定市售点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污染水平监测。以PCR方法进行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中溶血毒素基因 tdh、trh的筛查并对食源性分离菌株进行ERIC-PCR分型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上海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
  从上海徐汇区、浦东新区、闵行区等7个行政区域的农贸市场或超市随机采集海产品257份样品,包括牡蛎、蛤蜊、海瓜子等10种海产品。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采用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胆盐蔗糖培养基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两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副溶血性弧菌,初步筛选出119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结果表明,牡蛎、蛤蜊、海瓜子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率比较高;部分样品如章鱼、带鱼等没有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
  2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
  采用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上述119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进行鉴定。其中,对副溶血性弧菌的15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生化试验检测;以本课题组挖掘的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基因irgB进行PCR检测。生化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05株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PCR检测结果显示107株阳性菌株。目前确定105株副溶血性弧菌。
  3固定市售点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监测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对上海市闵行区某农贸市场固定摊位进行牡蛎样品采集,每月上、中、下旬各采集一次样品。采用国家标准菌落总数计数法进行细菌计数。结果表明,该市售点出售的牡蛎全年都可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夏季(7、8、9月)牡蛎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相对较高,冬季(1、2、3月)其污染率相对较低。
  4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溶血毒素基因tdh、trh的筛查
  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溶血毒素基因 tdh、trh进行筛查。结果表明:105株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中tdh阳性菌株共9株;trh阳性菌株仅1株,并且这株菌株呈现双阳性,即tdh、trh都为阳性结果。9株tdh或trh阳性菌株主要分离自牡蛎、蛤蜊、海瓜子三种海产品。
  5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ERIC-PCR分型
  对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进行ERIC-PCR分型检测,结果显示:当相似度值大于75%时,105株副溶血性弧菌被分为74个ERIC型,22个类群。结果表明: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具有高度的多样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