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交融理念下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研究
【6h】

文化交融理念下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4概念界定

1.5相关研究综述

1.6研究思路

1.7研究方法

2.文化交融理念下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的意涵和价值

2.1文化交融理念下“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的意涵

2.2文化交融理念下“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的价值

3.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目标现状及分析

3.2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舆论现状及分析

3.3.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人际关系现状及分析

3.4.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活动现状及分析

4.基于文化交融理念建设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的思考与建议

4.1学校:应成为推动“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导者”

4.2班主任:应成为推动“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4.3学生:应充分发挥“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民汉合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背景,但是“民汉合班”又是一个以主流文化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民族文化的价值彰显受到较大的挑战。更好地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既是“民汉合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内涵品质的重要路径。“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促进主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三重文化和谐交融的主要途径,肩负着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文化交融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一个相互交往与融合的过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其所包含的异质共存、传承创新、共同发展等丰富内涵,在理论上为研究“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如何更好地促进“民汉合班”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提供了新思路。
  文化交融理念下的“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具有丰富的意涵,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学生群体文化之间的和谐交融,具体表现为文化交融导向的班级目标,倡导民族团结的班级舆论,和谐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彰显民族特色的班级活动。以文化交融为核心理念构建“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有助于促进多元文化对话与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实行“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三所高校进行调研,站在文化交融视角审视当前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民族文化在“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彰显。其中,班级目标对不同民族文化和谐发展的引导性不强;班级舆论导向尊重与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但却仍存在些许不和谐的声音;班级成员人际交往对象广泛、关系融洽,但仍然存在因文化差异而发生的冲突事件;班级活动形式多样,各民族同学参与性较高,但缺乏文化引领,不同民族文化展示活动较少。研究还发现,不同高校“民汉合班”在班级目标、班级舆论、班级人际关系和班级活动四个维度中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年级“民汉合班”在班级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班级舆论、班级人际关系和班级活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以上现状分析,基于文化交融理念,研究者从学校、班主任、学生三个层面提出建设新疆高校“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的思考与建议。首先,学校应成为推动“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次,班主任应成为推动“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最后,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民汉合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