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
【6h】

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

1.2.2 文献研究简要评价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概述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空巢老年人

2.1.2 生活质量

2.1.3 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人本社会发展理论

2.2.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2.3 社会支持理论

第3章 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设计

3.1 调查背景及调查设计

3.1.1 调查背景

3.1.2 调查设计

3.2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及问卷发放

3.2.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2.2 问卷的发放

第4章 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测定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数据的筛选处理与统计模型的构建

4.1.1 数据的筛选与处理

4.1.2 样本结构分析

4.1.3 统计模型的构建

4.2 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测定结果

4.2.1 农村空巢老年人在两个自评项目上的得分情况

4.2.2 农村空巢老年人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

4.2.3 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体状况

4.3 变量回归分析过程描述

4.3.1 与总体生活质量评价有关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

4.3.2 与总体健康状况评价有关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

4.3.3 与四维度相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4 对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分析

4.4.1 经济状况

4.4.2 婚姻状况

4.4.3 家庭支持

4.4.4 社会支持

第5章 提升黄岛区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5.1 充分发挥农村空巢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

5.1.1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5.1.2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5.2 着力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5.2.1 子女要保障对老人的经济供养

5.2.2 子女要时常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

5.3 发挥政府的制度性、功能性保障作用

5.3.1 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5.3.2 推动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在“二孩”政策普遍放开前,我国家庭结构的核心化趋势日益明显。空巢老年人的数量在整个社会中的占比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作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该区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也一直保持在青岛各区市的前列,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同于偏远地区居民为谋生要长期背井离乡进城务工,本地年轻一代多是选择就近寻找工作,因而每年回家探望的频率也会相对较高。虽就如此,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该区也存在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年人,且也有一部分空巢老年人的生活差强人意。一方面,农村空巢老年人经济状况差强人意,另一方面,农村空巢老年人获得的外部支持也相对匮乏。
  本文以青岛市黄岛区农村空巢老人为例,从微观角度入手,借助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四个维度对该地区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黄岛区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而言,老年人在社会关系和生理维度上得分较高,其次是环境维度,而在心理维度上的得分则差强人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个体资料中的婚姻状况、是否缴纳养老保险、钱是否够用等,家庭支持中的家庭关系、子女状况,社会支持的中的日常困难是否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是影响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研究成果,为改进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首先要增强老年人的忧患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其次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为自己补缴养老保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加一份保障。此外还要强化子女的爱老、孝老意识,鼓励子女有时间常回家看看,最后就是政府要真抓实干,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