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及改善机制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6h】

城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及改善机制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论文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5 有关概念界定

2 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基本情况及其由来

2.1 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基本情况

2.2 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由来

3.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弱势状况概述——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3.1 检查数据简述

3.2 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就业弱势状态表现

4.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形成的原因分析

4.1 客观原因分析

4.2 个人原因分析

5 城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改善机制研究

5.1 流出地改善举措

5.2 流入地改善举措

5.3 个人自身改善举措

结论

后续研究建议

“乌鲁木齐市外来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大力推进,我区越来越多的被束缚在乡村多年的少数民族农民开始走出乡村,走出田地,进入城市,进入工厂。由于农村人多地少造成的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以及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等多种因素所产生的推拉作用的影响,他们在数量上越来越增加。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目前作为疆内外各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分布在各个领域,丰富了城乡经济,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就业是少数民族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也是生存的重要前提,但怀着梦想的少数民族农民工来到城市后却发现就业不是那么容易事,他们在就业中遭受着多种不公平的待遇,很多就业权利都不能平等的享有,城市的就业之路艰难而又坎坷,与城市中其它类型的人群相比处于就业的弱势地位。因此,不少少数民族农民工对他们目前的就业状况不太满意,这种状况不但会增加城市就业压力,而且将还会加剧对社会稳定的威胁。
  少数民族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农民工所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又与我国的民族问题密不可分,也正因此,我们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既要考虑到他们与农民工的相似性,又要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工在异地就业数量少、质量低、稳定性差等弱势状况单靠自己是不可能改变的,这还需要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得到政策扶持、能力培养、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服务保障等外力的方式予以改善。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农民工在各城市中的就业弱势地位及其改善机制具有巨大意义,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又是个社会问题。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的天山区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和大湾延安新村片区局部案的研究为例,选取了兼顾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所研究过的各项数据比例的样本,进行分层抽样办法,主要的是大致反映了来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就业弱势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善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