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组工作介入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以Q大学为例
【6h】

小组工作介入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以Q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的问题及目标

1.2文献回顾

1.2.1国内相关研究

1.2.2国外相关研究

1.2.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实践意义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1.5相关理论基础

1.5.1增能理论

1.5.2社会支持理论

1.5.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章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状调研

2.1样本概况

2.2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状表现

2.2.1忧心忡忡紧张焦虑心理

2.2.2怀疑自身自卑怯弱心理

2.2.3听从他人意见的从众心理

2.2.4未能清晰认识自己的自负心理

2.2.5关注点在别人身上的攀比心理

2.2.6抗压能力不足的急躁偏执心理

第三章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3.1从个人层面分析

3.1.1自我认知不足缺乏实践经验

3.1.2职业选择盲从缺乏职业规划

3.1.3择业期望过高职业选择产生误区

3.2从人际层面分析

3.2.1与家人沟通不良缺乏家庭支持

3.2.2对朋友依赖易受朋辈群体影响

3.2.3高校就业指导方式缺乏专业性

3.3从社会层面分析

3.3.1就业单位性别歧视严重

3.3.2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3.3.3对女大学生就业不利的大环境非常严峻

第四章 小组工作介入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实施

4.1.小组工作介入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4.1.1.Q大学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状况堪忧

4.1.2高校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指导不足

4.2小组工作介入女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可行性

4.2.1小组工作有专业的理念及模式

4.2.2开展小组活动的客观条件较好

4.3小组介入准备

4.3.1组员的招募

4.3.2组员的需求评估

4.4小组设计

4.4.1小组的特征

4.4.2小组的目标

4.4.3小组活动安排

4.4.4预计问题及应对方法

4.5小组工作介入过程的具体实施

4.5.1第一次活动“一见如故”活动名称:一见如故

4.5.2第二次活动“我想对你说”活动名称:我想对你说

4.5.3第三次活动“you canIcan”活动名称:相信自己

4.5.4第四次活动“相信自己”活动名称:我的青春我做主

4.5.5第五次活动“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名称:我的未来不是梦

4.5.6第六次活动“征战职场”活动名称:征战职场

第五章 小组工作介入女大学生就业的评估与反思

5.1小组成效评估

5.1.1社工对组员的评估

5.1.2组员对小组满意度评估

5.1.3社工的自我评估

5.2小组工作介入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反思

5.2.1服务对象对社工身份不认同

5.2.2社工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5.2.3小组活动结束后未及时跟进回访

5.3小组工作介入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启示

5.3.1社会工作方法运用到高校就业辅导体系

5.3.2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优化课程设置

5.3.3加强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和服务对象跟踪机制

5.3.4通过法律制度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公平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