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代大理白族政治伦理思想略论——以杨黼、李元阳、“二艾”为例
【6h】

明代大理白族政治伦理思想略论——以杨黼、李元阳、“二艾”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一、杨黼与明初大理白族政治伦理思想

二、李元阳与明中期大理白族政治伦理思想

三、“二艾”与明后期大理白族政治伦理思想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明代是大理白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自元代开始,大理白族地区已纳入中央政权的行政管理体系,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全面加强。至于明代,这一趋势更其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中央政权对大理地区加强以儒学为主干的“教化”,由此,白族士人一方面加快了融入中原文化的过程,其政治伦理思想日益儒学化;另一方面,其固有的思想、文化传统仍通过这一融合过程而顽强地表现出来,大理地区白族的政治伦理思想仍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规律。这种情况,在明代初期、中期和后期可以以杨黼、李元阳、二艾(艾自新、艾自修)为例而得到展示和体现。 本文正是以此四人为例来说明明代大理白族政治伦理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过程。明初的杨黼,承继着南诏、大理国时期“释儒”的传统,其政治伦理思想表现着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密切结合,甚至可以说,有较为突出的宗教(佛教)特色。与此同时,他又深切地感受着元、明王朝更迭的政治剧变。在元代,云南已纳入全国行政体制,为行省之一,但在大理白族地区段氏却保持着一定的割据,明朝取代元朝后,进一步加强集中、统一,铲除段氏割据。杨黼家族世代为段氏忠臣勇将,当此之时大有“去国丧家”之感,深怀世事皆“空”之情,遂与禅学不谋而合。及至明代中期,中原文化借政治、经济之力,以前所未有之势进入白族地区,李元阳等全面接受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追求和思想原则,成为内地有影响的中上层官吏,但是,他们仍体现着大理白族的特点,如兼容并包、平等看待儒释道,而晚年则退隐而溺于参禅、悟道,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释儒”的特色。而接近明代晚期的二艾,则全面融入儒学,蜕去“释儒”的特色,虽不包容释、道,但对儒家各宗各派则一概兼容并蓄,仍有着一种开放大度的白族气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