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艾德娜·蓬迪里埃:个性化的失败——从荣格心理学视角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6h】

艾德娜·蓬迪里埃:个性化的失败——从荣格心理学视角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Three Theory

Chapter Four Discuss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Works Cited

展开▼

摘要

凯特·肖邦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尤以其作品中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精湛的心理现实主义而闻名。她的作品以探讨爱情、婚姻、独立、自由等主题见长,并对女性状况给予一定的关注。出版于1899年的小说《觉醒》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由于内容超前以及对女主人公性意识的描写,小说受到同时代读者和评论家的激烈批评,被人遗忘多年。现在,《觉醒》已被誉为一部经典之作,并受到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广泛认同肖邦精湛写作技巧和独特写作风格的同时,读者和评论家开始尝试从不同视角解读小说的内容、主题和人物。由于肖邦对心理现实主义的出色运用,小说为其心理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少评论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解读女主人公艾德娜的心路历程以及促使她最终选择死亡的原因,分析她的双重人格、自恋倾向、抑郁症表现、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神话原型对其心理的影响等问题。虽然从荣格心理学角度对艾德娜的觉醒进行阐释的评论不多,关于艾德娜的“个性化”也仅在几篇评论中有所提及,未展开详细阐述,但这些观点还是给作者以很大启发,使作者最终决定以“个性化”为主题写作本文。 在《觉醒》中,我们不难发现艾德娜从对自我的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觉醒过程,这一过程在很多方面与“个性化”过程有所契合。因此,本文从荣格心理学出发,运用其“个性化”理论来解读这部小说。通过对艾德娜“个性化”道路的回溯,分析她自我认识的不彻底性及她选择死亡作为最后归宿的原因。文章集中分析了艾德娜对“个性化”过程中三个重要原型“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斯”的处理,并指出她对此做出努力的最终失败导致了她的死亡。究其原因,一方面,她未对萌芽的自我进行更深的认识、发掘和整合,许多无意识内容还有待转化。另一方面,她将自己孤立于他人之外,以摆脱束缚,而同时又惧怕被永远的抛弃。艾德娜未能与周围的人和事和谐相处,也缺乏勇气继续她漫长而孤独的“个性化”之路,因而最终选择了死亡。由于前人关于小说中社会文化因素对艾德娜觉醒的阐发已有洞见,因此本文未就对艾德娜的“个性化”同样有很大影响的社会和文化因素进行详细和深入的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