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区皮瓣的血管新生及静脉回流机制探讨
【6h】

跨区皮瓣的血管新生及静脉回流机制探讨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跨区皮瓣的成活主要决定于动脉血供来源、血液跨区渠道的构造以及静脉回流。动脉血供来源已有较多研究,而血液跨区渠道的构造和静脉回流虽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血液跨区渠道的构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皮肤微血管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提高。Taylor等于1987年提出了“动脉血管体(Angiosomes)”的概念,并指出血管体呈树形分支,相邻血管体分支之间相互吻合形成血管网并称之为“chokevessels”。在1984年时,Cormack和Lamberty通过分析相邻血管体之间的血供关系,将皮肤血管供区分为3个层次:解剖学供区、动力学供区和潜力供区。这就为跨区皮瓣的切取从理论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依据,而choke vessels在这些解剖学供区之间起到桥梁连接的作用,对跨区皮瓣的血供来讲也是必经之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功能的恢复外,在美观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况且在当今工业化进程迅速地时代,交通和意外事故造成的创伤越来越多,其中很大比例的损伤伴有皮肤组织的大面积缺损,而单个轴型血管皮瓣往往又不能覆盖,这就要求切取超过单个轴型血管皮瓣面积的跨区皮瓣。可见,血管体间作为桥梁的chokevessels对跨区皮瓣的设计和切取起着重要作用。如何促进或改善choke vessels建立有效而稳定的血供对跨区皮瓣的成活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将通过建立大鼠背部跨区皮瓣模型,根据血管生长特点,对跨区皮瓣内各血管体之间的血管特点进行分析;检测术后choke区域HSP70的变化,以探讨choke区域血管生长是否受缺血缺氧环境的影响。 二、静脉回流问题: 静脉系统与动脉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其管腔内存在静脉瓣膜,由于这些瓣膜具有抗逆流的作用,所以很多用于动脉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却不能或者很少应用于静脉的研究,使得静脉研究远远落后于对动脉的研究。 目前,关于静脉逆向回流,主要存在两种理论,即“迷宫”回流理论和“瓣膜失效”理论。“迷宫”回流理论认为,皮瓣静脉血不能直接通过静脉瓣膜逆向回流,但可以经过血管蒂部的“迷宫”静脉网而迂曲回流;“瓣膜失效”理论则认为皮瓣静脉血经蒂部失效的静脉瓣膜可直接逆向回流。张世民等通过建立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动物模型对皮瓣静脉回流进行了在体实验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两种途径都是存在的,在皮瓣静脉回流中两种途径是共同存在、相互补充的。同时张世民等指出了瓣膜失效途径发生逆流的条件是保证灌注压要足够,这样才能保证静脉瓣膜的远近端才有大量的静脉血充盈,也就形成了近端高于远端的压力阶差,同时瓣膜远端血管的充盈扩张也才能使瓣膜处于漂浮状态,最终出现瓣膜的关闭不全,从而实现静脉血通过此途径的回流。 虽然Taylor和Nakajima等学者都对静脉进行了系统的造影和解剖研究,但是造影的结果都不是很令人满意,静脉造影仍然没有达到动脉造影的效果,而且以往造影多采用离体皮瓣灌注,这样静脉就可能因灌注压的不同而影响到对静脉口径的判断,而且他们没有从全貌上对静脉系统进行观察比较,没有能够很好的显示静脉与静脉及其静脉与动脉之间的关系。所以,本实验组将通过动物实验,尝试探索出一套一次性全身静脉造影的方法,旨在清晰的显示静脉的结构及其之间的吻合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静脉回流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1)通过建立大鼠背部包括四个穿支血管体区的跨区皮瓣模型,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在四个血管体交汇处的choke区域收集组织标本并进行免疫组织学检测和分析;并通过解剖大鼠皮肤观察皮瓣血管生长情况。 (2)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20只,再随机分成4组,每小组5只,通过颈内静脉和尾静脉同时分别灌注不同高浓度的造影剂;B组20只,再随机分成4小组,每小组5只,通过颈总动脉分别灌注不同低浓度的造影剂;A、B两组同时X线拍摄并配合电脑图像处理技术,观测静脉显影情况。 (3)新西兰大白兔4只,肝素抗凝处理后,剥离皮肤,直接进行高浓度造影剂灌注皮静脉,X线拍摄并分析静脉造影的机制。 结果: (1)建立的大鼠跨区皮瓣模型是符合要求的,几乎没有出现皮瓣坏死 (2)四个血管体两两相互之间的4个choke区域及其共同交汇处的choke区域血管生长与灌注压有关系。 (3)Choke区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Hsp70在术后第5天和第7天时增多显著。 (4)A组中明胶浓度7%的Ac小组大鼠全身静脉显影清晰,可清楚地显示静脉的走行及其分布情况;B组中明胶浓度2%的Bb小组大鼠全身动静脉同时显影,可清晰地显示动静脉的伴行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 (5)在足够压力和充足量的情况下,造影剂可充填兔皮内主干静脉及其大的交通支。 结论: (1)跨区皮瓣choke vessels的生长与血管内压力有关系; (2)跨区皮瓣choke vessels的生长不依赖于组织缺血缺氧的刺激。 (3)既可以直接通过静脉灌注进行全身静脉造影,又可通过动静脉联合造影同时显示动脉与静脉。 (4)静脉造影既需要“瓣膜失效”,也需要“迷宫式回流”。

著录项

  • 作者

    王建红;

  •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 学科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茂林;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跨区皮瓣; 血管新生; 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