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佛教艺术中的塑壁形式及其蕴含的境界观
【6h】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佛教艺术中的塑壁形式及其蕴含的境界观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塑壁及其渊源

第二章 杨惠之与塑壁

第三章 塑壁之造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塑壁是指将山海云石悬塑于壁,人物等形象高下错落散置其间的雕塑形式,亦称影壁、悬塑或海山,常制作于庙宇、寺院的殿座、楼阁的内部壁面。相传为唐杨惠之所创,后又有北宋画家郭熙,受惠之塑壁启发,以手堆泥于壁,使成凹凸之状,待干后,随其形迹用墨晕成山峦林壑,称为“影壁”。
   塑壁之形成首先源于佛教本身,山林幽栖与禅修状态的某种契合,无论佛教壁画中大量山岳纹和山水景观的表现,还是石窟造像的依山傍水,无不体现着佛教艺术与自然山水结合的理想性。另外中国又具有深厚的山水人文传统,可以说山水文化、山水审美影响了传统艺术的方方面面。塑壁即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应运而生。
   塑壁有独特的表现力,不仅有身临其境之感的营造,还有如山水画一般的意境表现。因此就塑壁自身的价值展开来探讨其对雕塑中造境的作用将有积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