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易方式选择的微观动因和流动性分析:来自新三板市场的证据
【6h】

交易方式选择的微观动因和流动性分析:来自新三板市场的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现状及拓展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4.1定性研究

1.4.2定量研究

1.4.3案例研究

1.5.3突破现有研究设计不足

1.6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

1.6.2实际应用价值

第2章文献综述

2.1交易机制与市场微观结构

2.1.1市场交易机制

2.1.2基于指令驱动交易机制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2.2流动性相关理论与发展

2.3交易机制与流动性分析

2.3.1做市商制度与流动性

2.3.2不同交易机制间的流动性比较

2.4声誉理论、金融中介声誉与资本市场

2.4.1声誉理论与影响

2.4.2金融中介声誉与资本市场

第3章新三板市场制度背景及交易机制概述

3.1新三板市场制度背景

3.1.1多层次资本市场概述

3.1.2新三板发展历程与概况

3.1.3新三板市场主要制度发展

3.2.1市场交易制度改革

3.2.2新三板市场不同交易方式比较

3.2.3新三板市场券商与职责

3.3新三板交易方式选择趋势

第4章交易方式选择的微观动因分析

4.1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1.1企业特征、企业治理与交易方式选择

4.1.2券商声誉与企业的互选效应

4.2研究设计

4.2.1样本与数据来源

4.2.2变量选取与定义

4.2.3模型设计

4.1.5描述性统计

4.3.1企业特征、企业治理与交易方式

4.3.2券商声誉与企业质量:互选效应检验

4.4本章结论

第5章交易方式选择与流动性分析

5.1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2研究设计

5.2.1模型设计与估计方法

5.2.2样本与数据来源

5.2.3变量选取与定义

5.2.4描述性统计

5.3做市商制度的流动性效应检验

5.3.1流动性初步检验:基于两阶段DID模型的分析

5.3.2基于PSM-DID模型的流动性效应检验

5.3.3基于多期DID模型的流动性效应检验

5.4本章结论

第6章做市商制度流动性效应的影响因素检验

6.1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6.1.1做市商数量与流动性效应

6.1.2企业市值与流动性效应

6.1.3券商声誉与流动性效应

6.2研究设计

6.2.1模型设计

6.2.3变量选取与定义

6.3回归结果分析

6.3.1做市商数量对做市商制度流动性效应的影响分析

6.3.2企业市值对做市商制度流动性效应的影响分析

6.3.3主办券商声誉对做市商制度流动性效应的影响分析

6.3.4做市商声誉对做市商制度流动性效应的影响分析

6.4本章结论

第7章新三板企业退出做市转让:动因及后果

7.1.1直接终止挂牌

7.1.2 IPO申请

7.1.3实现大宗交易

7.1.4估值与流动性

7.2退出做市转让后果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DID)

7.2.2变量选取与定义

7.2.3描述性统计

7.2.4退出做市转让与市场效应检验

7.2.5稳健性检验

7.3竞价交易制度下企业退出做市转让:强制退出

7.4本章结论

第8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本文结论

8.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金甜;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会计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郑建明;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V3F83;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