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国家形象的媒介呈现——以纪录片《大国外交》为例
【6h】

中国国家形象的媒介呈现——以纪录片《大国外交》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选题来源

1.1 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1.2 纪录片对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性

1.3 个人的研究兴趣和相关研究中的不足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文献综述

3.1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综述

3.2 关于“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呈现的关系”研究综述

3.3 关于《大国外交》的研究综述

4.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呈现的关系

1.纪录片的相关定义

2.国家形象的相关定义

2.1 国家形象的定义

2.2 国家形象构成要素

2.3 国家形象长远影响

3.纪录片和国家形象呈现的关系

第三章 《大国外交》的主题与国家形象呈现

1.“和平中国”的继承与发扬

2.“自信中国”的挖掘和展现

3.“合作中国”的倡导和实践

第四章 《大国外交》的叙事方式与国家形象呈现

1.人物访谈的客观记录

2.真实案例的场景再现

3.故事细节的精准刻画

第五章 《大国外交》的视听语言与国家形象呈现

1.镜头画面的灵活多样

2.同期声的巧妙配合

3.解说词的独到魅力

第六章 《大国外交》建构“国家形象”的成功经验

1.选题视角:本土经验与普世价值的结合

2.宣传策略:变“说教”为“理性”

3.宣传推广:传统媒体“借力”新媒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国家形象”作为重要软实力部分却难以适应现实的发展速度。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形象研究课题组研究发现,在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中,除了中立性的客观报道外,负面报道的数量远高于正面报道,尤其针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敏感问题和人权问题的负面报道居多。这种状况不仅会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信任度,还会损伤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妨碍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长远发展。近年来“国家形象”这一概念日渐成为各个领域学者关注的命题,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的广泛关注。国家形象的概念十分宽广,除了公众在宏观方面对某一国的主观评价,还包括政治、经济与外交活动等微观方面的评价行为。其中很多学者从传播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角度切入,侧重分析特定时期内我国媒体呈现的不同国家形象。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国际间的信息沟通的日渐趋向形象化、符号化,乔舒亚·库珀·雷默曾在《淡色中国》这本书中表明,当下中国遭遇的种种战略挑战,都和他“国家形象”息息相关,可见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目标应转而投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而复杂多样、时刻变化着国际局势表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纪录片不仅是一国向世界展现本国文化、传播国家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文本,也是最有国际影响力、文化品格和传播力的文化产品。
  在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纪录片已被公认为不区分种族的全球通用语言。除此之外,纪录片自身的严谨、纪实性赋予其可信度高的天然优势,正成为最利于打开国际交流之门的媒介形式,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工具。利用大众传媒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共识。纪录片在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影响力的方式上和电视新闻领域内的正面、严肃的话语权竞争有着显著的不同。纪录片的传播表现得较为含蓄和柔和,并且更具艺术和人文气息。为了挖掘中国纪录片发展对国家形象的全面呈现,以及对中国纪录片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研究和剖析这些优秀纪录片的可取之处都是有必要的,对推动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大国外交》这部专题片一经播出,自开播之初就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共鸣。在微博中和“大国外交”相关的关键词热搜从首播之日开始激增,第二天一跃登上微博热搜和排行榜,在接下来几天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大国外交》六集专题片精准地呈现了和平、自信、合作中国的正面形象,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发展中的中国。该片对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中国自信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以《大国外交》为样本,以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法将“纪录片”和“国家形象”这两大概念进行具体阐释和界定,并论述纪录片和国家形象塑造的深刻联系。
  还将通过对纪录片《大国外交》六集作品进行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对《大国外交》专题片片中的“中国形象”进行分析归纳,包括“和平中国”的继承与发扬、“自信中国”的挖掘和展现以及“共赢中国”的倡导和实践。并从《大国外交》打造的“视听盛宴”即其在内容层面、视听语言、叙事方式方面的特色进行梳理。分析其比例构成,综合考量潜藏在文本背后的国家意识形态,找出文本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意义,试阐明该纪录片呈现的具体国家形象。最后,分析了该部纪录片创作的成功经验,试为国家形象的媒介呈现以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