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民初京剧剧目中的性别观念研究——以《戏考》为例
【6h】

清末民初京剧剧目中的性别观念研究——以《戏考》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一)对戏曲与性别的思考

(二)《戏考》的独特价值

二、关键词界定

(一)清末民初

(二)京剧剧目

(三)性别观念

三、研究意义

(一)对《戏考》研究的创新性

(二)对京剧文学研究的意义

(三)对京剧与性别的研究的意义

四、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章 《戏考》综述

第一节 《戏考》版本介绍

一、申报馆版

二、中华图书馆版

三、大东书局版

第二节 《戏考》的内容、结构与成书逻辑

一、《戏考》的内容与结构

二、《戏考》的成书逻辑

第三节 《戏考》剧目与清末民初的时代文化

第二章 情节模式的新变

第一节 “女性拯救男性”模式

一、阴盛与阳弱

二、传统式的归因与结局

三、“女性”性别身份的自我认同

第二节 试妻与私通模式

一、再论“贞操”

二、试妻戏

三、私通戏

第三节 小结:情节演变中的“新”女性

第三章 女性形象的再塑

一、刚柔相济的杨门女将

二、樊梨花——在家与国中挣扎的女将军

三、具有新思想的“新”木兰

第二节 女性的崛起——女义侠

一、从女妓到女将

二、擒贼女侠

第三节 形象重塑——“戏曲改良”下的“红楼女儿”

一、从“冷艳花魂”到“平民少女”

二、从“嘴尖丫鬟”到“反抗者”

三、从“淫邪婢女”到“可爱丫头”

四、从“妍媚女尼”到“悲剧情种”

第四节 小结:“英雌”话语的出现与对底层女性的关注

第四章 《戏考》与清末民初的性别观念

第一节 观与演的变革

第二节 身体的解禁

第三节 思想的解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论文以清末民初时期最大的京剧剧本集《戏考》为中心,解读《戏考》中四十一部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剧目,全面观照其中的女性形象,深入挖掘《戏考》呈现的性别意识。论文力求阐明《戏考》-女性-清末民初性别观念三者间的关系。
  论文围绕着如下几个问题来论述:第一,为什么选择《戏考》作为研究中心?《戏考》在清末民初时期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地位?第二,四十一部剧目中的女性是否是“新”女性?如果是,那么“新”在何处?第三,这四十一部剧目中的女性新特质的成因是什么?
  第一章对《戏考》进行综述。首先介绍《戏考》的版本;其次概述《戏考》的内容、结构和成书逻辑;最后强调了《戏考》与清末民初时代社会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选取十七部情节模式上具有新变化、反映新的性别意识的剧目,通过对“女性拯救男性”,“试妻”、“私通”情节模式的解读,挖掘了《戏考》剧目中女性形象呈现的“新”特质。
  第三章从女性形象社会身份的角度出发,解读《戏考》剧目中的女英雄和女义侠。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展示了清末民初时期性别意识的“新”变。文章比较了小说《红楼梦》与红楼戏女性形象塑造的差异。
  第四章将《戏考》剧目中女性形象的“新”特质与清末民初时期戏曲观与演的变革、女性身体的解禁和女性思想的解放联系,阐明《戏考》中女性形象与现实中女性的关系,探究清末民初的性别观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