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熟悉的陌生人:移动视频直播中的陌生人互动
【6h】

熟悉的陌生人:移动视频直播中的陌生人互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直播”的基础性研究

二、与移动视频直播相关的研究成果

三、一种新的视角:陌生人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调研过程说明

第二章 登录:陌生人的脱嵌与再嵌入

第一节 直播用户:个体化社会中的陌生人

第二节 移动视频直播:个体化社会的移动网络空间

小结

第三章 互动:陌生人的亲密性互动

第一节 迎客与做客:陌生人的情感升温

第二节 闲聊:言说与回应的陪伴式体验

第三节 表演:理想身份的公开展演

第四节 打赏:付费式亲密

小结

第四章 退出:陌生性的回归

第一节 影响熟人化亲密互动的因素

第二节 退出后的陌生人:流动与告别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直播热”激荡起2016年引人瞩目的传播现象,不仅掀起了“全民直播”、“素人直播”的风潮,也席卷起全民争议和挞伐的声浪。这些裹挟在舆论热潮中的声音,诚然值得我们去关注与反思。然而,作为一名研究者,我们更应回归“直播热”的本质,重视“直播”与现实社会文化条件之间的关联,关注“直播”对社会、对这一时代的个体生命产生的影响。
  目前,社会各界对“直播”尚未形成统一的称谓。其实,“直播”一词早已有之,若不对其内涵进行清晰的界定,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所以,本文在绪论部分首先以“直播”为起点,通过研究范畴的界定、成长路径的清厘、历史坐标的定位,将视野聚焦于以映客直播APP为代表的泛娱乐类移动视频直播时代。也正是对“直播”的追本溯源,笔者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直播”呈现出别样的传播特性与价值,而移动视频直播时代最大的转向便是“互动”的内涵,并尝试寻找最具亲和性和解释力的理论资源。
  在陌生人理论的启发下,本文将移动视频直播中的用户视为“在我们身边,但拥有空间上的流动性、社会关系上既远又近的个体”。一方面,不将主播视为职业化的群体,而是不签约任何公会或经纪公司的素人,另一方面,不局限于“主播-观众”这样的二元图式,在如今“全民直播”、“素人直播”的趋势下,进入移动视频直播的用户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都是彼此意义上的陌生人。除此之外,本文借鉴鲍曼将陌生人命运置于宏观社会文化结构层面的考量,探讨现实社会文化条件、移动视频直播以及用户这三者之间的关联。在这一理路不断深入的同时,笔者也梳理了现有的学术成果,目前的研究普遍忽略了移动视频直播在社交属性、尤其是陌生人社交层面的思考,而陌生人社交恰恰是未来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定位和发展方向之一。
  至此,本文最终将研究对象确定为:以映客直播APP为代表的移动视频直播中的陌生人互动,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移动视频直播与现实社会文化条件有何关联?人们缘何纷纷登录其中?第二、登录后的用户是如何互动的?呈现何种特征?第三、这种陌生人互动有着怎样的结果和命运?第四、作为一个全新的传播技术和社交平台,它为转型社会中的个体生命带来了什么?
  基于以上提问,本文采用虚拟民族志、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登录直播-直播互动-退出直播”这一动态性过程进行全景式探究,这一框架分别对应并贯穿本文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结语。
  第二章中,围绕“登录直播”回答本文的第一个问题:“移动视频直播与现实社会文化条件有何关联?人们缘何纷纷登录其中”。笔者将移动视频直播置于宏观社会背景下去考量,认为用户对移动视频直播的登录行为是个体化社会趋势下脱嵌个体的再嵌入尝试。
  第三章中,围绕“直播互动”回答本文的第二个问题:“登录后的用户是如何互动的?呈现何种特征”。笔者以较为丰富的材料呈现出移动视频直播中陌生人互动的种种画面,总结出“迎客作客-闲聊-表演-打赏”这四种常见的互动形式,认为四者分别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自我表露和熟人化亲密关系的生成,并进一步探讨其关联与特征。
  第四章中,围绕“退出直播”回答本文的第三个问题:“这种陌生人的亲密性互动有着怎样的结果和命运”。笔者从线上挥刀线下,分析用户退出直播的原因及线下真实的社交关系,认为陌生人互动中生成的熟人化亲密关系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直播不过是脱嵌个体寻找稳定剂的“半嵌入”尝试。
  在结语中,笔者对移动视频直播中陌生人的亲密性互动及其生成的流动性亲密关系进行两个面向的审视。一方面,移动视频直播让孤独、离散的陌生个体在必要时形成一种非正式的共同体,制造出适合于当下、易于转移的联结。另一方面,这种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同时又保持陌生性的陌生人本质,恰恰映射出现实社会中的伦理焦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