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移动互联时代:阅读的社交化研究——以“微信读书”APP为例
【6h】

移动互联时代:阅读的社交化研究——以“微信读书”APP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一)“微信读书”APP的社交性特点

(二)基于对阅读文化的个人兴趣

(三)“社交+”能否也给阅读带来全新的范式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微信阅读的研究

(二)新媒体时代阅读变革研究

(三)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

(一)深度访谈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虚拟民族志法

(四)文本分析法

五、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微信读书APP概况

一、APP信息与功能结构研究

(一)微信读书APP发展背景

(二)“微信读书”的功能结构解析

二、微信读书微信读书APP的发展概况

(一)微信读书的市场概况

(二)微信读书的特点

三、微信读书APP的用户调查

(一)用户群体调查

(二)微信读书用户使用情况

第三章 微信读书APP的社交性

(一)好友书架:推荐阅读交往

(二)想法互动:阅读内容的公开化

(三)阅读时长好友排行榜

二、新社交的形成:陌生人阅读互动

(一)垂直互动:“书店”内的评论交流

(二)多样性互动:微信读书用户的交流形式

(三)虚拟与现实:阅读空间(社交载体)的交互

三、阅读与社交的微妙反应

第四章 社交时代:用户阅读的使用与满足

一、移动互联:大众阅读心理简笔

(一)休闲娱乐心理

(二)实用心理

(三)潮流心理

(四)个性化心理

二、选择呈现:自我形象的塑造

(一)“书架”的选择性展示

(二)阅读时长的再作用

(三)阅读想法的公开发表

三、诉求:阅读中促进社交

第五章 阅读模式的衍变

一、网络文学诞生前后的阅读模式衍变

(一)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

(二)阅读行为习性的改变

(三)技术论:阅读媒介的衍变

二、移动终端:阅读社交化

(一)社交工具与阅读

(二)阅读类应用社交化

(三)微信读书APP:让阅读不再孤单

三、社交阅读:移动终端能否支持深阅读

(一)数字阅读的主流趋势

(二)数字阅读的内容主题倾向

(三)社交阅读的潜能

结语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7.72亿,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7.53亿。”移动终端的大数据彰显了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而移动端的主要特性是社交,结合微信读书APP的“让阅读不再孤单”,“社交阅读”的概念在国民阅读文化中的属性,社交时代的阅读模式在整个国民阅读文化中的存在意义以及是否可以带来一种全新的可能,是本文笔者的研究主旨。
  社交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网互动的活动,阅读是基于个人的封闭空间内的思想活动,而“微信读书”APP是基于强大的“熟人链”而设计的社交阅读平台,前两者相互对立,后者却是两者结合模式的载体,有一种相互矛盾又合理的美感。阅读是一种传统文化,只是不同的时代特征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形式,万变不离其宗,阅读的本质还是在于信息的吸收和思考运用。数字媒体时代的阅读太便利,以至于读者对于获取信息越来越“懒惰”,如果有解析好的答案极少愿意去追求原内容原意。笔者称其为阅读的“技术浮躁期”,那么基于社交的阅读会是什么样的阅读,基于深社交的阅读会不会给数字媒体时代的深阅读带来一种可能,这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据此,本文主要针对以下逻辑问题展开研究:一、社交与阅读的共存模式:二者产生的化学反应:1.移动阅读平台的社交群体是如何形成的,其对于社交群体的个人阅读行为有何影响。2.阅读社交化是基于何种阅读心理诉求而产生的。二、阅读平台从传统媒体到数字媒体再到社交媒体,阅读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变迁,参考媒介技术环境的特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何。阅读社交化除了本身与时代技术背景的契合,其与当下国民阅读文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本文分为绪论和主体部分,主题部分的布局则以分总的形式进行展开。
  第一部分即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起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选题的创新之处,并通过中国知网以及相关专业期刊进行文献检索,针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做了梳理,以及对本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研究思路的阐释。二至五章为文章的主题部分。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微信读书”APP的信息及功能结构,将采用图文结合以及使用顺序的形式进行介绍,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APP的特色之处以及使用情况作出更详尽的呈现。点出本文选择“微信读书”APP的原因以及其研究价值。
  第三章则结合问卷调查结果,采用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法,对于社交化的阅读空间进行研究探析。首先从直观的产品功能结构上展开直接存在的社交群体研究,其次再结合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的结果进行阅读空间与社交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存在和作用的深度研究。
  第四章于文本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的结果,结合第二章的框架分析,对平台的读者使用心理路径做详尽的研究和呈现。探讨阅读社交化的原因,以及社交时代人们阅读心理及行为的变迁。
  第五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回归到宏观的媒介背景因素下,分别从内容形式和媒介载体两大角度进行分析人们阅读行为、方式、习惯的变迁,从而展开文章的阅读社交化之思。
  结语部分,笔者点出网络文学作品蓬勃发展的当下,阅读模式的泛娱乐化、碎片化、浅显化的大众现象,以及表象下所存在的国民文化教育问题对于国家培养人才带来的媒介困境,并提出社交阅读模式于主流文化之意义以及发展的可能性期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