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技媒体事故灾难报道框架研究——以近三年《中国科学报》为例
【6h】

科技媒体事故灾难报道框架研究——以近三年《中国科学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事故灾难报道研究

1.2.2 关于科技媒体的研究

1.2.3 关于科技媒体在事故灾难事件中的应对研究

1.2.4 媒介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影响新闻框架的因素

2.1 媒介因素对新闻框架的影响

2.2 非媒介因素对新闻框架的影响

2.1.1 政治控制和意识形态

2.1.2 消息来源与受众

第三章 《中国科学报》事故灾难报道的“材料选择”

3.1 抽样方法

3.1.1 媒体样本选择

3.1.2 抽样时间

3.1.3 样本的收集

3.2 《中国科学报》事故灾难报道的“材料选择”

3.2.1 报道主题的选择

3.2.2 消息来源的选择

3.2.3 图片的选择

第四章 《中国科学报》事故灾难报道的“材料建构”

4.1 报道体裁的选择

4.2 报道版面的选择

4.3 报道基调的选择

第五章 个案研究: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传播分析

5.1 背景介绍

5.2 样本的采集

5.3 研究结果和分析内容

5.3.1 报道时段与数量

5.3.2 报道体裁分析

5.3.3 报道的消息来源分析

5.4 研究结论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注释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一系列事故灾难事件,核辐射、空难等灾难离我们并不遥远。事故灾难不仅严重威胁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每当事故灾难事件发生的时候,都市报、晚报、互联网媒体、电视媒体都冲在前面报道,却很少听到科技媒体的声音。其实,作为专业的科技媒体,在面对事故灾难事件的时候,更应该利用已有的专家学者资源,对诸多复杂的科技问题进行分析解读,用专业知识为人们答疑解惑。
  本文以《中国科学报》为例,分析事故灾难事件时科技媒体该如何应对,总结该媒体在事故灾难事件中报道的经验和不足,利用框架理论,探讨事故灾难报道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为了丰富我国科技媒体传播理论,也为迸一步办好《中国科学报》提出一些建议,并为其他科技类报纸提供借鉴。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方法、创新之处,以及在科技媒体的研究、《中国科学报》的研究、新闻框架理论的研究三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第二章是分析了影响新闻框架的因素,分为媒介因素和非媒介因素。其中,媒介因素包括媒介中的记者、编辑和媒介组织等对报道的影响因素,非媒介因素包括政治因素、消息来源和受众的干扰等;第三章、第四章运用框架理论,对《中国科学报》事故灾难报道进行分析。本文运用甘姆森的框架理论,将研究新闻框架的过程分为两个层面,即材料选择层面和材料建构层面。第三章是材料的选择。在材料选择部分,主要涉及了报道主题、消息来源、图片数量等;第四章是材料的建构。在材料建构部分,主要涉及了报道体裁、报道版面、报道基调等;第五章运用个案分析,选取《中国科学报》对马航MH370失联的报道,运用新闻框架理论,从材料选择和建构层面展开分析,并得出结论;在五章的分析后,第六章得出本文的结论:《中国科学报》对事故灾难事件关注都具有持续性,报道量呈波折上升趋势;报道通用框架多为事实框架,同时兼有冲突框架和后果框架;《中国科学报》三年来的事故灾难报道框架的体裁选择多样,以通讯为主,同时兼顾消息、深度调查、系列报道等;新闻框架报道视角以科技视角为主,需更加关注社会风险问题,提升人文情怀;报道基调大多是中性的,负面报道较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