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伽达默尔解释学中教化思想与理解理论的关系研究
【6h】

伽达默尔解释学中教化思想与理解理论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第一章 伽达默尔对理解与教化的概念史考察

第一节 伽达默尔论概念史(Begriffsgeschichte)之为哲学方法论

第二节 伽达默尔论理解(Verstehen):基于解释学史的考察

第三节 教化(Bildung)的人文主义意蕴与概念史分析

第二章 伽达默尔的教化思想与理解的存在论转化

第一节 游戏(Spiel)理论

第二节 文本中心论:游戏向构成物(Gebilde)的转化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存在论分析:以绘画(Bild)为例

第三章 伽达默尔的教化思想与理解的历史性

第一节 伽达默尔为前见、权威与传统正名

第二节 效果历史与视域融合

第四章 伽达默尔的教化思想与理解的实践性

第一节 解释学的应用要素与理解的实践性

第二节 伽达默尔论实践智慧(phronesis)

结语 面向文本本身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伽达默尔解释学中教化(Bildung)与理解(Verstehen)两词的关系为引线展开研究。作为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中的两块理论基石,教化概念与理解概念对于伽达默尔创建其哲学解释学、历史解释学和实践解释学(实践哲学)具有核心作用,因而对两者的关系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如下四章内容研究了伽达默尔解释学中教化思想与理解理论的内在关联:
  第一章从三个方面做了预备讨论:第一节立足于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及其相关著作,讨论了伽达默尔创建其哲学解释学过程中的方法论问题,即概念史的分析方法;第二节从伽达默尔对解释学史的研究中归纳出了理解一词的四种主要涵义;第三节则揭示了教化一词的人文主义意蕴,并通过概念史考察给出了它的五种基本涵义。通过三节内容的探讨,旨在表明:教化为精神科学中理解的真理奠定了解释学基础,只有将精神科学奠基于教化传统中,理解问题才得以真正的解决。
  第二章论证了教化与理解的存在论转化的关系。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古典解释学,是因为它实现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伽达默尔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对“理解”加以存在论的改造,而要实现这种改造,他又是通过游戏理论→由游戏向构成物的转化而建立的文本中心论→以绘画为例对艺术作品进行存在论分析这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来完成的,而这又最终归结为教化(Bildung)、构成物(Gebilde)与绘画(Bild)等一系列词源学关系的分析。本章的结论就是:教化思想是伽达默尔实现理解的存在论转化的契机。
  第三章则考察了教化与理解的历史性的关系。理解的历史性或历史意识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题中之义,这种历史主义思想是伽达默尔通过对近代启蒙运动的批判反思发展起来的。由于缺乏历史意识,近代启蒙运动对前见、权威与传统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伽达默尔在对它们正名的过程中建立了“效果历史原则”,并进一步揭示出了理解活动的普遍结构——对话辩证法与问答逻辑。而伽达默尔关于理解的历史性与历史意识的所有论证都是以教化为其条件的,本章的结论就是:教化思想是伽达默尔论证理解的历史性的理论前提。
  第四章分析了教化与理解的实践性的关系。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创造性阐释,伽达默尔将解释学的应用要素纳入到理解的普遍结构中来,从而使作为理解、解释与应用三统一的解释学具有了实践哲学的品质。与此相应,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一书中教化概念的分析,伽达默尔把实践智慧(phronesis)也融入到理解的普遍结构中来,从而使得实践哲学具有了解释学的基础。故而理解的实践性与教化本质就构成了晚年伽达默尔实践解释学(实践哲学)的理论旨归。
  综上所述,本文的最终结论就是:教化与理解是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中的两大核心词,只有实现了两者的融合才能将哲学解释学、历史解释学与实践解释学(实践哲学)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首先,教化实现了理解的存在论转化,从而使得伽达默尔真正完成了解释学哲学化进程的任务;其次,教化也是伽达默尔论证理解的历史性的前提条件,只有从教化概念中伽达默尔才能合理地推导出效果历史原则,进而将自己的解释学转变为真正的历史主义或历史解释学;最后,理解的应用要素与教化所包含的实践智慧则使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拥有了实践哲学的色彩,也使他的实践哲学具有了解释学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