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立安徽煤炭产业联盟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研究
【6h】

建立安徽煤炭产业联盟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有关产业联盟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产业联盟的研究与发展

(二)国内产业联盟的研究与实践

二、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

(二)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成果

三、产业融合理论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概述

(二)国内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概述

第三章 建立煤炭产业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二)是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

(三)是加快皖北经济崛起的需要

(四)是生态环境治理和优化的需要

(五)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可行性分析

(一)行业危机持续加重,增强了企业改革动力

(二)现代科技成果应用,提升了生产组织效率

(三)资源枯竭成本居高,推动了城市转型发展

(四)市场分工不断细化,催生了托管模式兴起

(五)市场体系日渐完善,加快了煤炭市场一体化步伐

第四章 依托并重组优势资源建立安徽煤炭产业联盟

一、产业联盟内涵、组织框架的初步设想

二、安徽煤炭产业联盟中各成员企业概况

(一)煤炭采掘企业

(二)煤炭基建企业

(三)煤炭科研机构及事业单位

(四)煤炭专业人才培养机构

三、让煤炭优势企业逐步成为产业龙头

(一)淮南矿业、淮北矿业和皖北煤电三大煤企的生产经营情况

(二)企业抱团取暖,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五章 建立煤炭产业联盟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一、产业资本长期积淀,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

二、整合煤炭产业资源,建立煤炭产业联盟

三、提升煤炭产业水平,促进城市转型升级

第六章 建立安徽煤炭产业联盟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国企改革,推动产业资源整合

二、择优扶持企业,发挥产业龙头作用

三、建立专业平台,加快人才资金流动

四、重塑行业体系,创新企业考核机制

五、发展高新技术,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三期重叠的严峻时刻,“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成为经济运行的新常态,投资增速、工业用电增速及主要行业产品产量增速进一步放缓,煤炭企业利润下降;同时我国煤炭产能过剩,另有亿吨在建产能等待释放,再加上国际油价的快速下跌和澳大利亚、印尼进口煤炭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冲击,我国煤企的发展举步维艰。
  煤炭行业性危机的逐步加深,使得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改革调整迫在眉睫。本文以时下悄然兴起的新煤矿“托管”模式为平台,努力探索一条通过煤炭产业联盟,让优势企业通过市场化形式和手段重组产业内优势资源的产业整体发展路径,使安徽省大型煤企走出单纯挖煤、卖煤的传统生产格局和困境,逐步成为产业链条的组织者。煤炭产业联盟将在市场和政策引导下逐步由松散的非固定合作,走向紧密契合的稳固联合体,并通过对安徽煤炭行业优质资源的模块组合和精细化管理,形成系统高效的运营和生产能力,借此机会增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本文把国外旨在稳定产业链分工协作,降低交易成本等产业联盟理论,运用于重组改造我国传统落后,且效益低下的煤炭产业,既丰富了产业联盟形式,又完善了产业联盟理论体系。通过以项目为核心重组产业优势资源的联盟路径探索,能有效解决煤炭产业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诸多问题,使煤炭产业尽快融入现代工业体系。
  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章作为绪论,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概述有关产业联盟、产业融合和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第三章探讨安徽省建立煤炭产业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必要性角度考虑,在煤炭行业性危机加深,宏观经济不景气背景下,煤炭产业要改变黯淡前景,必须寻求行业改革调整的突破口,以全新理念重组产业链条,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大煤炭的管理运营模式。从可行性角度考虑,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和模块化分工组织技术等广泛应用,社会化生产条件日渐成熟;“托管”模式悄然兴起,使投资与生产分离,有助于受托管企业的优势发挥和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危机使得煤炭企业两级分化:通过转型煤炭优势企业可以借助托管快速成长,成为行业龙头,而劣势企业则会因转型不及时被市场淘汰;焦煤、动力煤期货的成功上市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内煤炭市场一体化步伐。这些为煤炭产业联盟的建立提供了适合的土壤和条件。
  第四章就如何依托并重组优势资源建立安徽煤炭产业联盟展开阐述。首先,关于产业联盟的内涵、组织框架提出初步的设想。其次,梳理安徽煤炭产业联盟中各组成企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安徽省大型煤炭采掘企业生产、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探索让优势企业在行业资源重组中逐步成为产业龙头。
  第五章研究如何通过主导产业自身进行转型升级,发挥产业带动效应,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变输煤为输电;同时大力发展物流业;最后依托“托管”模式,使煤炭企业由原来的资本输出转向技术、人才和管理的输出,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煤炭等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
  第六章提出政策建议。煤炭业内主要为体制内的企事业单位,没有政府的政策推动,难以实现产业重组和改革创新。因此要围绕资源整合、龙头企业扶持、体制机制改革等实际问题考虑政策内容。
  第七章为总结与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