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互文性解读——以2010-2014年抗日题材电视剧为例
【6h】

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互文性解读——以2010-2014年抗日题材电视剧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背景

二、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互文性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二)互文性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抗日题材电视剧生产的文化背景

一、抗日战争——中华民族最沉痛的记忆

二、作为历史书写的抗日剧

三、民族主义与民族情感的抒发

四、武侠情结对抗日剧的影响

五、消费主义语境与抗日剧

六、山寨文化的强势侵染

第三章 典故、原型与抗日题材电视剧

一、典故及其在抗日剧中的呈现

二、原型及其在抗日剧中的呈现

三、典故、原型出现的原因

(一)民族精英的形象认同

(二)武与侠的审美功能体现

(三)文化的选择必然

第四章 仿作、戏拟与抗日题材电视剧

一、抗日剧中的仿作与戏拟

二、仿作在抗日剧中的表现方式

三、戏拟手法:表现别样的意味

第五章 拼贴与抗日题材电视剧

一、拼贴与抗日剧中的“大杂烩”

二、拼贴中的时空异质性

三、拼贴中的逻辑异质性

四、拼贴中的审美异质性

第六章 对互文性理论视域下文本解读的一点思考

一、互文性与电视剧内容低俗化

二、互文性与电视剧内容泛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抗日题材电视剧是我国类型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电视剧产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近年来,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更是以一种急剧增长出现在我国的电视剧银幕上,成为晚间电视剧黄金时段的一道风景,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取得了相当的收视率,一大批叫座又好看的优秀抗日题材电视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井喷式出现的同时,电视剧制作的同质化、娱乐化现象也在逐步显现并加深,各种跟风创作和借势复制的抗日剧越来越多,一些脱离现实和违背常识的抗日剧大量涌现,导致了一些抗日剧高收视率、低赞誉度现象的出现。
  本文选取互文性理论尝试利用具体的互文性策略对抗日题材电视剧进行跨文本的分析。重点考察抗日剧诸多文本构成要素在文化语境下文本对话和意义流动,审视抗日剧关联文本之间相互指涉的过程。同时,针对近几年抗日剧突出表现的同质化、娱乐化现象,本文通过研究对象的选取,分析了抗日剧中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以及游戏化的创作方式的视觉表象和显现原因,以期达到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理性制作、理性收视、理性传播的呼吁。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互文性理论的全面回顾,作为本文中抗日剧分析的理论基础,互文性理论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极为广泛的适用性。对互文性理论的理解和诠释路径决定了对抗日剧解读的角度选取和框架范围,本文对抗日剧互文现象的分析是通过具体的文本互文策略和手段的体现而实现的,这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第二部分从抗日剧生产的社会文化环境入手,主要考察了集中流行文化对抗日剧的互动过程,正是这些文化因素的长期影响使得抗日剧通过互文的方式呈现出当前的表现形态。第三部分集中对典故和原型的互文手段在抗日剧中功能的展示,揭示了抗日剧的认知来源,相当一部分抗日剧的人物刻画和剧情设定都能够从历史文本和神话语境中找到对应的原始形态。第四部分将互文策略中的仿作和戏拟放在一起,通过对比性的分析解读,区分了两种文本模仿方式的异同,阐释了抗日剧形成过程中互文作用体现最直接也是互文机制运行最明显的两种方式。第五部分是对后现代属性较强的互文手段——拼贴的发现发掘,正是拼贴的互文现象在近几年相当一部分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现代抗日剧”中有着突出的显现,时空、逻辑和审美的异质性使得抗日剧更像是一种汇聚了多种电视剧类型和多个阶段文化差异的视觉“大杂烩”。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则提出互文性理论在研究分析抗日剧时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不可否认的是,抗日剧是一个包罗多种文化因子和文本要素的艺术载体,对抗日剧的解读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论视域和研究框架,互文性的解读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角度,并且也无法做到对抗日剧本身及其文化特征进行毫无遗漏的剖析,而本文尝试达到的,是对抗日剧研究范围的突破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