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Female Identity: From Loss to Construction--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 and For Love Alone
【6h】

Female Identity: From Loss to Construction--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 and For Love Alone

代理获取

摘要

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克里斯汀娜·斯泰德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创作力丰沛,主题多样,手法娴熟,震慑人心,意义深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在她众多表现多样主题的作品中,有一种思潮我们不得不加以重视,即作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本论文以女性主义有关身份建构的女性话语权以及福柯理论作为切入点,对作家两部融艺术造就和现实意义为一体的自传性作品《爱孩子的男人》和《仅仅为了爱》做了深入解读,以此为基础对作品中三位重要女性人物的身份构建之路作了完整探寻。论文认为女性只有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以及在平等、自由的两性关系中才有建构自我的可能性。
   首先,论文通过探究《爱孩子的男人》中畸形的两性关系,揭示了在父权统治下亨妮作为母亲自身身份的缺失。论文特别关注家庭成员间、夫妻之间、家长子女之间怪异甚至畸形的相互关系以及父母间无休止的权力之争,指出父权制是造成亨妮身份缺失的首要原因。小说中父亲山姆用男性话语霸权建构起供自己耀武扬威的王国,是典型的父权代言人。山姆仅仅视妻子亨妮为他的生殖工具,并且强迫他的孩子和他思想一致,时时服从他的意志。面对强大的山姆和他所代表的父权制,亨妮最终只能以自杀的方式逃避让人窒息的家庭,不但没有完成构建女性身份的使命,更是沦为父权制的牺牲品。
   其次,论文着重分析了《爱孩子的男人》中的璐易莎和《仅仅为了爱》的女主人公特丽莎追求独立和构建女性身份所做的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扩展,璐易莎愈加对剥夺女性生存空间和自由的父权体系提出了质疑。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语言天赋创造性了属于自己的女性话语,表达了自我之声,并且把它作为强有力的工具进而摧毁了山姆的话语霸权,让他的父权统治彻底崩塌,这表明话语不仅是男性用来建立话语霸权压迫女性的工具;同时也可以为女性所用,并作为反抗男性话语霸权的工具。璐易莎自知,自觉,自立,最终摆脱家庭桎梏走向更广阔的大千世界,成功迈出追求自我身份的第一步。
   而三名女性中,只有特丽莎追逐到真爱并且和男性分享话语权,最后成功构建了自我身份,在这个过程中特丽莎也成长为一名具有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的现代女性。和璐易莎依靠语言的力量质疑父权专制不同,特瑞莎通过和男性分享话语权来获得平等自由。女性追求平等的道路上充满崎岖坎坷,和谐的两性关系是指引女性前进的明灯。虽然为社会道德所不耻,主人公仍然勇敢地坦白了自身欲望并寻找到真爱。在寻求真爱的过程中,特丽莎绝望地意识到她所珍视的爱人或者是个压迫女性的十足男权主义者,把女性看作男人泄欲的工具;或者仍把她看作附属于男性的他者并用“贤妻良母”的标准去要求她。最后特丽莎在和情人乔治的交往中获得了真正的平等,独立和自由。女主人公在寻求和谐的两性关系中找到自我,从而成功地建构了自我。
   作家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女性面临的问题并认为女性解放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和谐、平等、互相理解上的两性之爱中建构自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