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肠炎灌肠液治疗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瘘术后旷置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6h】

肠炎灌肠液治疗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瘘术后旷置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2.1旷置肠管炎症及萎缩灌肠治疗的研究现状

2.2谷氨酰胺对肠粘膜的作用

2.3中药灌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研究

2.4生物反馈治疗在肠造口回纳术前旷置肠管管理中的应用

3质量控制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一般资料

1.2纳入排除标准

2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各组一般资料对比

2各组治疗前后组织病理学评级改变

3各组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变化情况

4各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与疗效评价

5各组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情况

6各组治疗前后免疫组化指标IL-10、TNF-α水平对比情况

讨论

1.低位直肠癌

2.旷置性肠炎

3.中药灌肠疗法

4.谷氨酰胺

5.肠炎灌肠液治疗旷置性肠炎的效果评价

6.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总结与创新

1.总结

2.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旷置性肠管的临床特点及肠炎预防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究肠炎灌肠液在治疗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瘘术后旷置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根据样本量的估算方法,并结合我院低位直肠癌患者诊治量实际情况,将2017年2月-2018年9月我院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中药灌肠组、谷氨酰胺灌肠组,采用组间平行对照及组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变化、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中医症候积分疗效、SF-36生活质量评分、免疫组化指标IL-10与TNF-α水平,评价肠炎灌肠液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后对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瘘术后旷置性肠炎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旷置性肠炎患者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粘膜腺体萎缩,部分区域隐窝结构变形、变浅等组织病理学改变在治疗后明显改变。治疗后对照组、谷氨酰胺灌肠组、中药灌肠组组织病理学评级与治疗前对比,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织病理学评级改变情况对比,中药灌肠组>谷氨酰胺灌肠组>对照组(X2对照组<X2谷氨酰胺灌肠组<X2中药灌肠组),差异明显;治疗后三组改良Mayo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改良Mayo评分比较,中药灌肠组明显优于谷氨酰胺灌肠组(P<0.05),且其余两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中药灌肠组最低,谷氨酰胺灌肠组次之,对照组最高,三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27%,谷氨酰胺灌肠组总有效率为81.82%,中药灌肠组总有效率为95.45%,三组中医症候积分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谷氨酰胺灌肠组及中药灌肠组治疗后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中药灌肠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各个维度的评分明显优于其余两组,谷氨酰胺灌肠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三组患者IL-10、TNF-α水平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10、TNF-α水平改善效果对比,中药灌肠组明显优于谷氨酰胺灌肠组和对照组,谷氨酰胺灌肠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三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改良Mayo评分改善、免疫组化指标IL-10与TNF-α水平、组织病理学改变良好,其中中药灌肠组明显优于谷氨酰胺灌肠组、谷氨酰胺灌肠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经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中药灌肠组最佳。提示肠炎灌肠液在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瘘术后旷置性肠炎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而其中的中药灌肠液效果更加突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