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负载光敏剂吲哚菁绿和化疗药物阿霉素的多功能纳米平台在肿瘤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6h】

负载光敏剂吲哚菁绿和化疗药物阿霉素的多功能纳米平台在肿瘤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光热治疗

1.2.1 光热治疗原理

1.2.2 光热治疗材料

1.3 光动力治疗

1.4 吲哚菁绿和阿霉素连用的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选题思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经PEI修饰的空心普鲁士蓝纳米粒子搭载吲哚菁绿和阿霉素用于肿瘤三重治疗

2.1 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和仪器使用药品如下表:

2.2.2 搭载吲哚菁绿和阿霉素的空心介孔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制备

2.2.3 复合纳米粒子的表征

2.2.4光热性能评价

2.2.5生物相容性评估

2.2.6 细胞摄取

2.2.7 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及药物释放性能评估

2.2.8体外光热和光动力性能评价

2.2.9体外毒性研究

2.2.10动物肿瘤模型的构建

2.2.11复合纳米粒子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学分布情况

2.2.12复合纳米粒子在动物模型体内的抗肿瘤效果

2.2.13复合纳米粒子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2.3.2 纳米粒子的体外光热,光动力以及药物释放效果

2.3.3 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

2.3.4 HPID复合纳米粒子在细胞内的光动力效果

2.3.5 体外细胞毒性

2.3.6 纳米粒子的血液生物安全性评估

2.3.7 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学分布

2.3.8 体内抑瘤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原位矿化二氧化锰的丝素蛋白纳米粒子搭载吲哚菁绿和阿霉素用于肿瘤三重治疗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3.2.2 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3.2.3复合纳米粒子的表征

3.2.4载药量计算及体外药物释放性能评估

3.2.5 纳米粒子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能力的评估

3.2.6纳米粒子光热性能的评估

3.2.7纳米粒子光动力效果的评估

3.2.8纳米粒子在体外消耗谷胱甘肽的能力

3.2.9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评估

3.2.10细胞摄取

3.2.11体外毒性研究

3.2.12动物肿瘤模型的构建

3.2.13纳米粒子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以及核磁、荧光双重成像

3.2.14 纳米粒子在小鼠体内的肿瘤抑制效果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3.3.2 纳米粒子光热性能评估

3.3.3 纳米粒子催化H2O2分解能力研究

3.3.4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

3.3.5 纳米粒子加强型光动力效果的评估

3.3.6纳米粒子体外的药物释放效果

3.3.7 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研究

3.3.8纳米粒子的血液生物安全性评估

3.3.9 小鼠体内核磁/荧光双模式成像及纳米粒子生物分布情况研究

3.3.10 体内抑瘤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杨瑞昊;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大学;
  • 学科 纳米生物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薛鹏;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98R77;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