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直辖以后电影重庆的研究
【6h】

直辖以后电影重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和内容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都市空间构建下的重庆

2.1 视觉的盛宴——电影中的重庆城市空间

2.1.1 重庆“街道”

2.1.2 重庆“十八梯”

2.2 多维的体验——流动在重庆城市空间的符号

2.2.1 过江索道

2.2.2 轻轨

2.2.3 桥

2.3 都市“漫游者”视角下的重庆

第3章 都市叙事下影像重庆的多重建构

3.1 欲望之城——都市爱情中身体欲望的书写

3.2 迷惘之城——城乡二元对立下的现代化诉求

3.3 现实之城——时代变迁下“城”长的烦恼

第4章 都市经验影响下的重庆符号传播

4.1 符号之残垣的废墟——“拆”·“迁”

4.2 符号之摩登美女——“身体”·“想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重庆直辖以来,中国电影对重庆的呈现方式于以往历史时期就有明显不同。作为中国西部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重庆,也因为直辖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成为中国最典型的新兴大都市和转型社会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社会空间。在重庆我们可以发现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是异常突出的。伴随直辖,重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本身甚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加之,中国电影业的改革等历史因素的影响,电影中的重庆想象方式还在发生着变化。这样,无论在城市的物理空间还是社会历史语境方面,其复杂的多元性特征使“重庆城”这个场所在影像中构建强烈的戏剧性。重庆不仅是一个明确的地域空间,还是一个有着更多话语权和情感体验的场所。这让笔者对作为电影文本中被想象构建起来的重庆,产生浓厚的兴趣。选择这个时期上的重庆影像的重要意义也因此显而易见。  本论文就试图对重庆直辖后这一时期的电影进行分析,笔者将选取《三峡好人》、《生活秀》、《日照重庆》、《迷城》、《秘岸》、《好奇害死猫》、《疯狂的石头》、《门》等八部以重庆为电影拍摄地的电影为主要的影像研究文本。  反观现在对电影重庆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城市电影的层面,比如介绍重庆电影的历史,分析重庆电影的文本,以及关注在重庆形象的传播研究上。而对电影中重庆影像的研究却有着很大的空缺,本文作者将从直辖后电影中的重庆影像的角度分析研究,着重关注超越城市经验之上,导演对城市的叙述,以及地域与空间的意义阐释。重庆本身是个视觉化丰富的城市,电影与重庆的结合,又为重庆开辟出新的观察空间和表现手段,展现了它在银幕上新兴的都市景观。电影中所呈现的不是真实的重庆,而是经过主创者想象和阐释的重庆。当草根叙事、身体的意象、狭窄的城市空间通过重复的影像呈现建构起了一个稳定的重庆符号之后,重庆城市电影作为区域电影中的重要一环,也正在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类型、风格和叙事模式。通过对重庆电影中重庆符号的解读试图探讨电影文本中被想象的重庆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