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熔融电炉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基础研究
【6h】

熔融电炉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引言

1.2 钛资源分布及特点

1.2.1 世界钛资源

1.2.2 中国钛资源

1.3.1 海绵钛和钛白粉的制备技术

1.3.2 富钛料制备技术的发展

1.4 电炉钛渣冶炼的技术

1.4.1 还原熔炼热力学和动力学

1.4.2 电炉冶炼钛渣技术的国外现状

1.4.3 电炉冶炼钛渣技术的国内现状

1.4.4 电炉冶炼钛渣技术的主要特征

1.5 钛渣去除钙镁杂质技术的研究现状

1.5.1 氧化-还原焙烧-浸出法

1.5.2 钠化氧化焙烧-浸出法

1.5.3 酸化焙烧-浸出法

1.5.4 选择性析出-分选-浸出法

1.5.5 氯化焙烧-浸出法

1.6.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6.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2 攀西电炉钛渣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攀西电炉钛渣的基本性质

2.2.1 攀西电炉钛渣的成分及物相组成

2.2.2 攀西电炉钛渣的表面微观形貌

2.2.3 攀西电炉钛渣的元素分布特点

2.2.4 攀西电炉钛渣的钛原子价态

2.3 黑钛石固溶体的性质

2.3.1 黑钛石固溶体的酸溶性

2.3.2 黑钛石固溶体的稳定性

2.4 熔融钛渣改性有利条件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冷却气氛对熔融钛渣结晶的影响研究

3.3 添加剂B2O3改性熔融钛渣的热力学原理

3.4 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原理

3.5 添加剂B2O3加入量对钛渣熔化温度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研究方法

4.2.3 实验表征方法

4.3 添加剂B2O3改性熔融钛渣的实验研究

4.3.1 B2O3加入量对钛渣中氧化钙去除的影响

4.3.2 B2O3加入量对钛渣中氧化镁去除的影响

4.3.3 适宜B2O3加入量的确定

4.4 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

4.4.1 盐酸浓度对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

4.4.2 浸出温度对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

4.4.3 浸出时间对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

4.5 酸浸出产物硅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添加剂B2O3改性熔融钛渣的机理研究

5.2.1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

5.2.2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5.2.3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元素分布的影响规律

5.2.4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钛原子价态的影响规律

5.3 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研究

5.3.1 添加剂对改性钛渣浸出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

5.3.2 添加剂对改性钛渣浸出产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5.2.3 添加剂对改性钛渣浸出产物元素迁移的影响规律

5.4 本章小结

6 含硼熔融钛渣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6.1 引言

6.2 分子动力学模拟简介

6.2.1 势函数和势参数

6.2.2 周期性边界条件和平衡系综

6.2.3 结构参数和传输性质的计算

6.2.4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

6.3 TiO2-CaO-MgO-SiO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

6.3.1 模拟条件

6.3.2 TiO2-CaO-MgO-SiO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

6.3.3 TiO2-CaO-MgO-SiO2系熔体的传输性质

6.4 B2O3-TiO2-CaO-MgO-SiO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

6.4.1 模拟条件

6.4.2 B2O3-TiO2-CaO-MgO-SiO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

6.4.3 B2O3-TiO2-CaO-MgO-SiO2系熔体的传输性质

6.4.4 B2O3加入量对熔融钛渣中金红石相析出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D.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钛冶金的主要产品是金属钛和钛白粉,两者都由 TiCl4生产而来。制取 TiCl4的主流工艺是流态化氯化法,该方法对原料中钙镁杂质含量要求严格,一般为ω(CaO+MgO) <1.50 %。因此,制备适用于流态化氯化工艺的合格富钛料是钛冶金的重要环节。攀西地区的钛渣在国内富钛料市场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其较高含量钙镁杂质导致其不能被流态化氯化工艺利用。因此,开发低成本及高效率去除钛渣中钙镁杂质的新技术,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提出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新思路,可利用熔融钛渣显热进行改性处理,为低成本及高效率去除钛渣钙镁杂质提供了新途径。  基于攀西电炉钛渣和黑钛石固溶体的性质,确定了熔融钛渣改性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 FactSage6.3,明确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原理。其次,通过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随后,采用EPMA等表征手段,阐述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最后,采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含硼熔融钛渣结构参数和传输性质,明确了B2O3促进熔融钛渣中低价钛转化为金红石的原理。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  ① 研究了攀西电炉钛渣和黑钛石固溶体的性质,确定了熔融钛渣改性的有利条件。原料钛渣中绝大部分的 Ca和Si 元素赋存于硅酸盐中,绝大部分的 Mg和Ti元素赋存于黑钛石固溶体中,Al、Fe和Mn元素赋存于两者中。黑钛石是一种化学稳定性很高的固溶体,直接酸浸去除该固溶体中的杂质是不可行的。控制熔融钛渣的结晶条件(添加剂、冷却气氛等),抑制黑钛石固溶体的生成,使钙镁杂质转变为酸溶性的物相,是实现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可行方案。  ② 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6.3,明确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原理。在熔融钛渣冷却结晶过程中,氧化性气氛可以促进黑钛石固溶体向金红石的转变。熔融钛渣冷却结晶的过程中,CaO优先与B2O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a2B2O5,MgO优先与B2O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g3B2O6,Ti2O3优先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红石。硼酸盐容易与酸发生化学反应,金红石不溶解于酸。采用盐酸浸出,可以实现去除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同时富集TiO2的目的。  ③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B2O3加入量从 0%增加到 2%时,钛渣中钙镁杂质含量显著降低。随着 B2O3加入量继续增大,钛渣中钙镁杂质含量没有明显减低。盐酸浓度(5%)、浸出温度(80℃)和浸出时间(30min)对钛渣中钙镁杂质含量的影响呈现出与B2O3加入量相近的规律。考虑到钛渣中钙镁杂质的去除效果及原料(能量)的利用效率,确定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适宜的工艺参数。该工艺参数为:B2O3加入量2%,盐酸浓度 5%,浸出温度 80℃,浸出时间 30min。最终煅产物中 TiO2,(CaO+MgO)和 SiO2的含量分别为 86.77%,1.23%和 0.91%,符合流态化氯化工艺对原料中钙镁杂质的要求。  ④ 采用EPMA等表征手段,研究了B2O3对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过程中钛渣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元素迁移和钛原子价态的影响规律,阐述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在熔融钛渣改性过程中,B2O3一方面起到结合钙镁杂质生成硼酸盐(Ca2B2O5和Mg3B2O6)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促进金红石生成的作用。在熔融钛渣改性过程中,Ti元素和Ca、Mg及B元素向不同区域迁移和富集,分别生成金红石和硼酸盐;来不及迁移的元素停留在两富集区域的边界上,形成“残余”的黑钛石固溶体。随着B2O3加入量的增大,元素迁移也更完全和彻底一些。在改性钛渣酸浸过程中,硼酸盐被溶出而进入溶液,黑钛石固溶体和金红石没有被溶出而保留在渣相中,改性钛渣钙镁杂质被有效去除,钛元素得到进一步富集。  ⑤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熔融钛渣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为掌握熔融电炉钛渣的结构和性质奠定基础。在 TiO2-CaO-MgO-SiO2体系,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大小次序为:Mg2+> Ca2+> Ti4+> O2-> Si4+。随着钙镁杂质含量由3.50%增加到31.5%,各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均有所增大但大小次序不变,该系熔体的粘度由0.098Pa s降低到0.064Pa s。随着钙镁杂质含量的增大,Mg-O键部分代替Ti-O键,导致体系结构强度降低,离子自扩散系数的增大,熔体粘度的减低。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含硼熔融钛渣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进一步从理论上阐释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 。在B2O3-TiO2-CaO-MgO-SiO2 体系中,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大小次序为:Mg2+> Ca2+> B3+> Ti4+> O2-> Si4+。随着B2O3含量由0%增加到24%,各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均有所增大但大小次序不变,该体系熔体的粘度由0.079Pa·s降低到0.032Pa·s。在该体系中,BO3平面三角形结构是BOp多面体中的主体。BO3平面三角形属于层状的二维结构,层与层之间属于较弱的分子力。B2O3的加入使得含硼熔融钛渣结构的整体强度降低,各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增大,熔体粘度降低。这样的变化增加了熔融钛渣中Ti3+与O2接触,有利于熔融钛渣中低价钛的氧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