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史料笔记研究——以记载晚清史料的笔记为主
【6h】

近代史料笔记研究——以记载晚清史料的笔记为主

代理获取

摘要

近代史料笔记数量众多,其中大部分笔记涉及晚清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典章制度以及民风民俗等问题。论文考察这些以记载晚清历史为主的史料笔记,探讨编纂体例、史料价值、刊行情况及相关问题,并对其代表性著作进行专题研究。
   晚清史料极为丰富,档案、起居注、实录、文集、年谱、地方志、日记等蔚为大观,其中史料笔记是晚清史研究资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史料笔记数量众多,目前存世的笔记有数百种之多;二、史料笔记反映内容极为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俗等内容无所不包;三、史料笔记中包含着大量其他类型资料中所没有记载或记载不多的内容;四、史料笔记记载的细致性和生动性也是其他史料所难以比肩。同时,就目前学术界对对史料笔记的研究现状来看,第一,对笔记的内涵、外延、分类等问题还缺乏较深入的研究;第二,对近代史料笔记的整体性研究付诸阙如,个案研究也尚有不足;第三,学术研究中在史料笔记利用方面尚有欠缺,如将笔记视为丛残杂书,不重视史料笔记的记载,或偏信史料笔记的记载而不加考证,导致研究失实等。
   因此,对近代史料笔记进行整体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对近代史料笔记的整体研究有利于我们对近代史料笔记整体面貌的了解;其次,有利于我们对近代史料笔记史料价值的正确认识;再次,有利于学术研究中对史料笔记的把握与利用。针对“近代史料笔记”这一研究对象,论文主要探讨以下五个问题,相应的分为五章,分述如下。
   (一)近代史料笔记概述。即总体上介绍近代史料笔记的发展背景、分类、价值与特点等。近代史料笔记是在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大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欧风美雨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同时,清政府穷于应付来自于内外的各种威胁,对文化的控制有所放松;而嘉道时期的经世致用思潮、同光时期的洋务思潮、维新思潮,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进而影响了笔记作品的写作。史料笔记大体可分为杂记、汇编二类。而笔记作品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材料,原始的素材与较为客观的记载,细致而生动的描述,这些是其价值所在。
   (二)近代史料笔记的史料价值。这是本文的重点和主体,将从人物研究资料、政治军事史研究资料、经济史研究资料、民俗史研究资料、地方史研究资料五个方面评述近代史料笔记的史料价值。
   (三)近代史料笔记史料价值的判定。虽然史料笔记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笔记的史料价值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但我们也认识到,作为笔记这一体裁的作品在史料价值方面有许多缺陷,特别是同档案、日记等史料类型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本部分内容将讨论近代史料笔记史料价值的判定。判定的标准第一是考察笔记记载史实的来源;第二是注意记载资料中是否受到作者主观意识的干扰;第三是看笔记作品的体例。
   (四)近代史料笔记的出版刊行。近代史料笔记的出版在晚清时期主要以私刻、坊刻为主,间或收录入期刊。进入民国,近代史料笔记的出版进入大发展时期,除了传统的私刻、坊刻外,新诞生的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类书、丛书中大量收录了笔记作品,期刊也成为笔记作品刊行的重要载体。到新中国成立后,笔记作品的出版呈现出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各种收录了笔记作品的丛书的出版层出不穷。但是因种种因素,出版还有各种不足,主要体现在整理工作不足,重复低水平出版及点校工作比较粗糙等方面。
   (五)近代史料笔记的个案研究。为了进一步深入对史料笔记作品的了解,更好的研讨史料笔记的价值及其利用,本文选择了《异辞录》、《天咫偶闻》、《宦游偶记》、《十叶野闻》四部笔记作品进行个案研究,以此来说明史料笔记作品的价值及其缺陷。
   另外,为了使读者能对近代史料笔记有一概括性的印象,特在论文之末编制了近代史料笔记的出版刊行情况简表及近代主要留存的史料笔记简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