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动因及决策有用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6h】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动因及决策有用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动机

1.2基本概念界定

1.3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4本文主要贡献

第二章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发展沿革:以美国为例

2.1持续经营不确定性

2.2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发展沿革:以美国为例

2.2.1 GCO的雏形:"受限于"意见

2.2.2 SAS NO.34:一项折中准则

2.2.3 SAS NO.59:审计披露与管理当局披露责任共担

2.2.4后续发展:对SAS NO.59的质疑

2.2.5几点启示

第三章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发展:基于我国背景的分析

3.1 我国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问题

3.1.1我国企业的持续经营问题

3.1.2我国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危机

3.2我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问题典型案例分析:红光实业

3.2.1事件简介

3.2.2红光实业的持续经营问题分析

3.2.3后续发展

3.2.4红光事件引发的思考

3.3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进一步的发展

3.3.1我国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出台

3.3.2终止上市公司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

3.4我国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3.4.11999年首次发布的持续经营审计准则

3.4.2 2003年对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修订

3.4.3最新发展:2006年的修订

第四章我国证券市场1997-2004年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描述性分析

4.1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总体情况

4.2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类型

4.2.1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类型的年度分布

4.2.2持续经营问题引发的各种审计意见类型的年度分布

4.3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表述

4.3.1 GCO的表述位置

4.3.2关于附加条件句

4.4导致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事项与情况

4.5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公司的财务特征分析

4.5.1三组样本几个主要财务指标的对比分析

4.5.2.被出具不同类型GCO意见的公司财务特征的比较分析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我国证券市场1998-2003年首次出具GCO的市场反应

5.1研究缘起

5.2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5.3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4模型选择与方法设计

5.5实证数据分析

5.5.1图解

5.5.2统计分析

5.5.3多元回归分析

5.6进一步的检验

5.6.1假设提出

5.6.2研究样本、模型与变量定义

5.6.3实证分析

5.7结论和局限性

第六章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价值相关性--GCO与公司价值的关联性研究

6.1引言

6.2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6.2.1价值相关性的含义

6.2.2假设推导

6.3样本选择

6.4实证分析过程

6.4.1回归模型与变量定义

6.4.2描述性统计与均值T检验

6.4.3多变量回归分析

6.5稳健性测试

6.5.1模型选择与变量定义

6.5.2实证研究过程

6.6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7.1引言

7.2理论分析

7.2.1审计出具GCO的机制:BARNES-RR分析模型

7.2.2影响模型概率值评估的因素

7.3实证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7.3.1实证文献回顾

7.3.2研究假设

7.4样本选择

7.5回归模型与变量定义

7.6实证研究过程

7.6.1全样本检验

7.6.2非ST公司-年样本检验

7.6.3 ST公司-年样本检验

7.7研究结论

第八章结语

8.1研究结论

8.2局限性

8.3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首先以美国为例,回顾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going-concernopinion,以下简称为GCO)的发展沿革,籍此认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本质内涵;其次,在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得出我国资本市场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存在较强烈需求的结论;最后,针对我国证券市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价值关联性及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公司的财务特征、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的研究为了解我国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决策有用性、信息含量及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机制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可以为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验依据: 1.审计师在进行是否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决策时,针对财务指标所选择的重要性水平每个年度都不同;且同一年度的不同公司,审计师的判断标准都有可能不一样。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审计师在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时,若以资产负债率或留存收益作为决策标准,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重要性水平呈上升趋势;当财务状况的恶化导致持续经营问题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时,审计师可能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形式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对于被出具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解释说明段的公司,他们之间的差别更多可能来自于管理当局是否恰当披露持续经营问题,而与公司财务状况无关. 2.事件研究和关联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审计师出具的GCO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和决策相关性。 3.考察审计师出具GCO的动因,研究还发现:(1)对于非ST族财务困境公司:客户重要性程度越高,则更可能出具GCO;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不可能被出具GCO;审计师是国际五(四)大时,更可能出具GCO。(2)对ST族财务困境公司的回归结果表明,只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当年是否发生亏损、前一年是否被出具GCO等变量显著,而其他变量均不显著。这表明当公司处于ST板块,即处于极端财务困境时,由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风险空前增大,审计师出于稳健性的考虑,出具GCO的决策更多地是依据公司的财务状况,而相对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