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兰州地区2005-2006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6h】

兰州地区2005-2006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部分兰州地区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兰州地区杯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兰州地区腺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份 兰州地区星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前言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腹泻病是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约有150-200万儿童死于与腹泻相关的疾病或是并发症。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被认为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儿童重症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全球每年约44-60万儿童因轮状病毒腹泻而死亡,疫苗是唯一可行的预防和控制轮状病毒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方法,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优势流行株有较大变异,有必要进行长期而系统的监测,为有效的疫苗研制和应用提供依据。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主要的四种腹泻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257例的粪便标本,采用Dako公司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对轮状病毒酶免疫法(ELISA)阳性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进行毒株分型鉴定;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采用多重RT-PCR或PCR进行检测,对PCR阳性标本克隆和测序进行型别鉴定。 结果:257份标本中共检出189(72%)例至少有一种病毒感染。四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轮状病毒60.7%(156/257),腺病毒5.4%(14/257)、杯状病毒5.1%(13/257)、星状病毒5.1%(13/257)。其中混合感染的病例数占3.5%(9/257)。轮状病毒毒株G血清型分型结果为G1型(61.5%)、G3型(25.0%)、G2型(3.2%)、G9型(2.7%),不同G型混合感染(3.2%),未能分型(4.5%):P基因型分型结果为:P[8](75.6%)、P[4](3.8%)、P[4]+P[8]混合感染一份(0.64%),未能分型31份(19.9%)。G血清型和P基因型组合P[8]G1(65.0%),P[8]G3(26.0%),P[4]G2(2.4%),P4G1(1.6%)。杯状病毒分型结果显示93%属于诺如病毒GⅡ组,扎如病毒1例。14例腺病毒(Ad)感染分属于腺病毒A、C、F三个亚属,血清型分别是Ad12、Ad18、Ad 2、Ad 6、Ad 40、Ad 41。13例星状病毒感染血清型均为1型。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轮状病毒最为明显为9-12月份。发病年龄主要为2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是6-23月。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结论:病毒因子是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是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杯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也是本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本年度轮状病毒的主要流行株为G1P[8],与往年明显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