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307号台风“苏力”引起的福建强降水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6h】

1307号台风“苏力”引起的福建强降水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台风暴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1.1国内台风暴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1.2国外台风暴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2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进展

1.3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研究的目的

1.3.2本文的科学问题

1.3.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方法介绍

2.2.1绘图方法

2.2.2 模式方法

第三章 登陆台风“苏力”概况及其大气环流形势

3.1台风“苏力”概况

3.1.1台风“苏力”特征分析

3.1.2台风“苏力”发生发展过程中风雨天气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

3.2台风发生前后的环流

3.2.1高空形势

3.2.2地面形势

3.3卫星云图上台风“苏力”的演变特征

3.4雷达回波上台风“苏力”的演变特征

3.5小结

第四章 台风“苏力”演变过程降水及物理量变化特征

4.1台风“苏力”暴雨形成的动力条件

4.1.1 台风“苏力”登陆过程中的垂直运动

4.1.2 台风“苏力”的演变与散度场变化

4.1.3台风“苏力”登陆过程中的涡度变化

4.2 台风“苏力”暴雨形成的热力不稳定条件

4.2.1台风“苏力”过程的K指数演变

4.2.2台风“苏力”过程的假相当位温演变

4.3台风“苏力”暴雨形成的水汽条件

4.3.1台风“苏力”演变中的相对湿度变化

4.3.2台风“苏力”演变中的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变化

4.4小结

第五章 台风“苏力”的数值模拟与诊断

5.1台风“苏力”的模拟结果分析

5.1.1模拟的路径

5.1.2降水量模拟

5.1.3模式反演的雷达回波和实况的比较

5.2WRF模拟的台风结构

5.2.1垂直环流

5.2.2垂直切变方向对台风结构的影响

5.3 边界层垂直混合对登陆台风“苏力”的影响

5.4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小结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观测资料出发,分析了2013年第7号台风“苏力”登陆过程中的大气环流形势、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特征。利用再分析资料和完全可压缩、非静力的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诊断了影响台风“苏力”移动路径及其强降水的关键物理机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对台风“苏力”登陆中造成暴雨、大暴雨的天气背景及影响系统的分析表明,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明显抑制台风北侧对流的发展,形成了显著的南强北弱的动力非对称结构;低空急流和925 hPa的超低空急流的形成是造成此次闽南地区大范围台风暴雨的原因之一。  利用再分析资料,对台风“苏力”登陆过程中的垂直速度、散度、涡度、水汽通量等变化的分析表明,此次台风暴雨的落区与垂直上升运动区相对应;等面出现倾斜,湿斜压性与纬向风垂直切变增加,使垂直涡度增加,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维持和强降水的发生;台风螺旋运动的发展和移动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有指示作用。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5对台风“苏力”登陆福建前后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较好地再现出了台风“苏力”登陆过程中的路径、强度和热动力演变结构。台风“苏力”登陆过程中的强降水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垂直运动分布不均,主要表现为北方地区的垂直运动比较弱,南方地区的垂直运动比较强;风垂直切变导致暴雨的分布并不均匀,部分地区比较强,事实上,不同空间下的风垂直切变对也是影响台风结构的重要原因,是造成对流强区向南倾斜及台风结构非对称的主要原因;低层表现为暖湿不稳定区,中层中性层,高层稳定的形势有利于深对流运动而触发暴雨产生;台风低空急流分布、辐散场与风场的分布等都与副热带高压以及南亚高压与台风的相对位置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