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及ART中医药研究
【6h】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及ART中医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因病机研究

1.2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西医治疗进展

1.3 影响IVF-ET成败的非技术性因素

1.4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治疗

1.5 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干预机制

1.6 中医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方案

1.7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对象

2.4 资料与方法

2.5 结果

2.6 讨论

第三部分 ART的中医治疗方案研究

3.1 调查对象

3.2 内容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探索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中医药诊疗方案,为ART的中医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1.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  计算机检索PubMed、VIP、CHKD、CBM,收集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依据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4.2.6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制定统一的、规范的《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文献系统评价表》,根据Jadad评分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  2.ART的中医治疗方案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7位从事辅助生殖技术临床或研究工作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辅助生殖技术前常见中医病因病机、病位、辨证治疗方法及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中医干预环节,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  检索到文献1116篇,共计36篇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  临床疗效方面,纳入36个随机对照试验,2931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与单纯西医药治疗相比,在提高整体疗效、妊娠率、排卵率、增加内膜厚度、BBT,降低流产率、Lufs发生率、卵泡期LH、E2及T水平、主观证候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增加卵泡值大小、宫颈粘液评分、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较西医对照组效果好,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黄体期P、排卵期E2、卵泡期FSH水平影响与西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偏倚分析方面,大部分指标漏斗图欠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偏倚。  纳入的36篇文献经《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文献系统评价表》提取信息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2.ART的中医诊疗方案研究  ⑴ ART的一般情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ART患者最常见不孕原因为输卵管因素及排卵障碍,最常见的年龄段为30-35岁,最常见的ART类型为第一代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⑵病因诊断方法  中医在辅助生殖技术前调理的干预诊疗中,最常用的病因诊断方法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  ⑶因“排卵障碍”ART术前调理的中医辨证治疗  调查结果显示,最常用的辨证方法为脏腑辨证与气血辨证,而脏腑辨证中以肾、脾、肝三脏辨证为主;与输卵管性不孕ART术前的中医辨证方法比较,肾的关系更为密切,病因辨证中以七情辨证为主。常见中医证候依次为脾气虚、夹瘀、肾气虚、肾阳虚、夹痰、肾阴阳两虚;肾及脾的证候、血虚证候均较输卵管性不孕常见。常见治疗方法依次为滋肾填精、补益肾气、温补肾阳、健脾和胃、疏肝解郁、养血柔肝、补气、补血等治疗方法;其中补益肾气、滋肾填精、温补肾阳、健脾和胃、养血柔肝、补血的治疗方法较输卵管性不孕常见。临床常见治疗方案的依次为纯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治疗方面,常用的治疗方案依次为中药汤剂、中成药、食疗。  ⑷因“输卵管因素”ART术前调理的中医辨证治疗  常用的辨证方法为脏腑辨证中的肝、脾、肾,气血辨证中的气血同病、血病、气病,经络辨证以及病因辨证中的六淫、七情;六淫及经络辨证较排卵障碍性不孕常见。常见中医证候依次为肝郁、夹瘀、夹湿、夹痰、脾气虚;肝郁证候较排卵障碍性不孕常见。常见的治疗方法依次为活血化瘀散结、疏肝解郁、补气,其次祛湿化痰、清热凉血、温经散寒、补益肾气的治疗方法也较常用;其中活血化瘀散结、清热凉血的治疗方法均较排卵障碍性不孕常见。常见治疗方案的依次为纯中医治疗中的中药汤剂、中成药。  ⑸中医遣方来源  ART中医辨证治疗中,临床遣方用药多来源于名医传承方(个人经验方)。参考的妇科古中医书籍,依顺序分别为《傅青主女科》、《景岳全书·妇人规》、《校注妇人良方》、《沈氏女科辑要》和《妇科玉尺》。  ⑹中医干预阶段与环节  中医在IVF-ET中的介入治疗各个阶段比较,主要为IVF-ET术前调理、妊娠后调理以及移植后调理。中医药干预ART的各个环节比较,主要环节主要为预防流产、调整月经周期、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疏导患者情绪、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提高卵巢反应性、促进黄体功能等。在中医药调整月经周期中,主要是经后期及排卵前期的调理。  结论:  1.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安全有效,但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存在潜在的发表性偏倚,有待今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2.ART术前的中医药治疗以辨证结合辨病治疗为主,调节阴阳、气血、脏腑之平衡,重点在肝、脾、肾三脏,以气血为基础,中医药在IVF-ET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通过研究不断完善中医药在ART中的诊疗规范,充分发挥ART过程中中医药的协同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