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论吕思勉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6h】

浅论吕思勉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史料观

一史料的范围和类别

二史料的搜辑与考证

三史料价值论

第二章史学功能论

一认识功能

二殷鉴功能

三经世功能

第三章史家修养论

一求真的精神

二绝去名利之念

三时代责任感

第四章史体论及其实践

一史书体裁观点

1、对各种体载的品断

2、吕思勉在史书体裁上的创新

二史书体例观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他毕生专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在现代史学史上,他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诸多领域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著名史学家严耕望,把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钱穆一并推重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对于这样一位品德高洁、博学多识的史学大师,长期以来我们大陆史学界重视不够,研究不多,他的史学成就往往被人忽视。对吕思勉的研究,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对他生平及学术的回忆和介绍上,专题性的研究论文不多,专门探讨其史学思想的文章更少,甚至可以说是空白。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吕思勉史学思想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从史料观、史学功能论、史家修养论、史体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借此能为吕思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稍尽绵薄之力。 吕思勉治史特别重视史料,对史料的内容范围、类别、价值以及搜索、考订和运用史料的原则及方法等等多有论述,颇有特点和价值。他把史料范围推廓得很广。吕思勉把史料分为两种九类。他特别重视史料的搜辑与考证,强调要按一定的专题去搜辑,当务之急是作史料汇编。他专门总结了书籍、实物、古事的辨伪考证方法。对于各种史料的价值,吕思勉也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吕思勉史料价值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二十四史等常见文献史料的特别倚重。 一般认为,史学具有认识、殷鉴、经世、教化等功能,吕思勉基本认同这些功能,而且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历史的认识功能毋庸置疑;他对旧史记载的客观性甚至历史学科本身的精确性,却有着谨慎的乐观,他不一味“疑古”,也不一味“崇古”。吕思勉对史学经世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坚持学以致用,力戒为学术而学术,但他对史学功能的具体化、庸俗化是有微词的,曾说,“学问只分求真”,“宜置致用于度外”。 吕思勉史家修养论的核心是求真的思想,亦即传统的“直笔”“直书”的精神。吕思勉认为只有绝去名利之念,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他认为一个史学工作者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为学术而学术,而应该具有时代责任感,关心社会现实,立志改革社会,积极为社会贡献心力。 吕思勉在史体方面,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中国史书的体裁十分丰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史部之书分为正史、编年、记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种,吕思勉在他的著作中曾分别对这十五种体裁一一加以评论。他自己的几部通史、断代史著作,在体裁上是一个新颖创制,可看作是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综合体裁。史书体例断限、标目和编次,如何记时、记地和记人,载言、载文、征引,以及议论、注释等体例,无论是理论认识还是写作实践,吕思勉都很重视史书的体例问题,而且形成自己的特色。期待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位恬淡勤谨、实事求是的史学大师,关注他博大精深、可泽被后世的史学遗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