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穴位电针对分娩大鼠中枢强啡肽及κ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6h】

不同穴位电针对分娩大鼠中枢强啡肽及κ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条件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器材及仪器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实验分组及取穴

2.3 实验操作

2.4 大鼠痛阈测定

2.5 标本采集与保存

2.6 Western Blot检测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痛阈值结果

3.2 各组大鼠中枢强啡肽及κ受体蛋白量表达结果

3.3 统计学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对分娩痛的认识

4.2 分娩痛的产生机制

4.3 分娩痛对母婴的影响

4.4 分娩镇痛必要性及现状

4.5 强啡肽/κ受体与分娩镇痛的关系

4.6 电针与分娩镇痛关系

4.7 祖国医学对分娩的认识

4.8 实验结果分析

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5.1 存在问题

5.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分娩镇痛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电针对分娩大鼠的镇痛作用及不同腧穴对中枢强啡肽、κ受体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与分娩镇痛的机制。   方法:选择造模成功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三阴交组20只,合谷组20只,合谷加三阴交组20只,血海组20只,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实用大鼠针灸穴位图谱定位大鼠腧穴,于临产开始采用不同穴位电针给予镇痛;西药镇痛组20只,于临产开始给予盐酸哌替啶镇痛;空白对照组20只,不予处理,进行自然分娩。6组大鼠于临产前均用热水甩尾法测定其基础痛阈,电针组在临产开始后于针刺前10min、针刺后10min、20min、30min及60min用热水甩尾法测定其痛阈,采取不分时段选择痛阈最大值的方法比较各组分娩大鼠电针前后痛阈变化,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中枢强啡肽及κ受体的蛋白含量,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痛阈值方面:三阴交组、合谷组、血海组、三阴交加合谷组、西药组临产后痛阈值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西药组(18.5±1.93)与三阴交组(17.94±1.03)痛阈值相对较高,合谷组(15.56±1.29)其次,三阴交加合谷组(14.02±0.83)与血海组(11.8±1.11)痛阈值相对较低。(2)大脑强啡肽蛋白及κ受体蛋白表达方面:各组大鼠大脑强啡肽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大脑κ受体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脊髓强啡肽蛋白表达方面:三阴交组、合谷组、血海组、三阴交加合谷组、西药组强啡肽蛋白表达量均明显提高(P<0.01),其中西药组与三阴交组表达量相对较高,合谷组其次,三阴交加合谷组、血海组表达量相对较低。(4)脊髓κ受体蛋白表达方面:西药组、三阴交组、合谷组κ受体蛋白表达量明显提高(P<0.01),西药组与三阴交组表达量相对较高,合谷组其次,血海组、三阴交加合谷组κ受体蛋白表达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不同穴位电针均可提高分娩大鼠对疼痛的耐受性,提高大鼠痛阈值,具有镇痛作用。(2)不同穴位电针产生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电针三阴交穴镇痛效果较优,电针合谷穴其次,电针三阴交加合谷穴及血海穴镇痛效果较弱;可能与不同穴位电针刺激促使强啡肽蛋白和κ受体蛋白表达量不同程度增多有关,且电针三阴交穴可产生与注射盐酸哌替啶程度相似的镇痛作用,在促进产程进展、减轻分娩疼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3)不同穴位电针可促使脊髓强啡肽蛋白和κ受体蛋白表达增多,但表达量未出现正比关系,可能与电针刺激还引起其他阿片肽类物质释放有关。电针对促使大脑强啡肽蛋白和κ受体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强啡肽和κ受体主要在脊髓节段发挥痛觉调制作用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