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气候时空演变及生态系统的响应
【6h】

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气候时空演变及生态系统的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交错区和周边的草原区、森林区之间的分析对比,对气候时空演变特征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进行气候时空演变的研究中,本文分别从时间、空间、典型站点三个方面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气候特点。  从时间上,研究区域气温在52年间正在逐渐地升高,气温增高的趋势先由慢增快,后由快减慢;而降水则经历了一个先增多又减少的过程,1959~1980年间降水是减少的,1981~1990年是增多的,1991~2010年降水又是减少的;而干旱指数则随着时间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在1959~2000年间上升的趋势较为缓慢,而2001~2010年则上升趋势较快,且研究区域大部分区域都有所上升。  在空间上,研究区域的气温大致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研究区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是研究区域气温最高的地方,研究区域的北部温度最低。就52年气温变化趋势而言,研究区域的中部偏东南地区,即海拉尔市及其周围区域的温度上升趋势最快,研究区域的东北部,即根河市东北部区域次之、而研究区域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的气温上升趋势最慢;研究区域的降水在空间上主要是由西向东成阶梯状分布,这与草原区、森林草原交错区、森林区的分布相对应;研究区域的最北部的降水量增大的趋势最大,西南部次之,而研究区域的东部和中部,降水量随时间推移减少的,却东部地区减少的趋势最大;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是从研究区域西南部到东北部递减,在52年间,整个研究区域的干旱指数都是呈上升趋势的,即整个研究区域都在变得越来越干旱,干旱指数的变化趋势快慢也是从研究区域西南部到东北部递减。即西南部的趋于干旱的速度较快,中部次之,而东北部趋于干旱的速度则较慢。  在典型站点方面,我们发现在三个典型地区的气温并无明显区别,这是因为草原区、森林草原交错区、森林区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分布的,而前面已经研究出气温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典型站点气温的研究正好证明了这一点。六个典型站点的气温都是呈上升趋势的;森林区的两个站点的年均降水量明显高于森林草原交错区的两个站点,而森林草原交错区的两个站点的降水量又明显高于草原区的两个站点;六个站点的干旱指数都是呈上升趋势的,干旱指数的变化趋势由森林区、森林草原交错区、草原区依次变快,这也是与干旱指数空间动态格局相对应的。  在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中,对生态系统时空演变特征和研究区域气候的时空规律进行时空对比,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在生态系统时空演变分析中,通过1995年和2004年的生态系统分布特点对比,揭示了生态系统时空格局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趋势。  在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中,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域的NDVI数据,据此计算净初级生产力(NPP),从而以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与气候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揭示了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响应。  通过对森林草原交错区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从而掌握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格局的影响,对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森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区的生态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其他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护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