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铜杆热连轧过程轧辊粘铜机理研究
【6h】

铜杆热连轧过程轧辊粘铜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1 铜及其加工

1.2 连铸连轧铜杆生产线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SCR3000连铸连轧生产线粘铜问题

1.4 轧制粘辊问题研究进展

1.4.1 国内研究进展

1.4.2 国外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课题研究内容

1.5.2 课题研究意义

2.1 热轧粘辊作用机理

2.1.1 铜杆表层氧化膜破裂和新鲜金属挤出

2.1.2 边界润滑膜及其失效

2.1.3 焊合点形成与剪切断裂

2.1.4 热轧粘辊作用机理总结

2.2 热轧粘辊模型建立与验证

2.2.1 剪切断裂失效位置

2.2.2 平均单位压力模型建立

2.2.3 粘着指数模型建立

2.2.4 粘结面积比例模型建立

2.2.5 粘辊模型验证

2.3 热轧粘辊影响因素分析

2.3.1 辊缝对粘辊影响

2.3.2 入口温度对粘辊影响

2.3.3 轧辊转速对粘辊影响

2.3.4 极压剂浓度对粘辊影响

2.3.5 各影响因素对粘辊敏感程度

2.4 本章小结

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3.2 除鳞装置对流换热系数等效计算

3.3 有限元模型验证

3.3.1 轧制力基准选择

3.3.2 有限元模型验证

3.4 轧制界面状态分析

3.4.1 接触正应力场

3.4.2 温度场

3.4.3 裸露率场

3.4.4 模拟图与现场图对比

3.5 本章小结

4.1 解决方案提出

4.2 喷淋装置优化及效果分析

4.3 喷淋装置改造及效果分析

4.4 喷淋动态调节

4.5 改善压力加工粘着的其它方法

4.5.1 避免轧辊微裂纹产生

4.5.2 合理选择加工工具材质

4.5.3 改善配对性质

4.6 本章小结

展开▼

摘要

铜杆被广泛应用于高端漆包线、超微拉细线、电缆线、通信线等产品。随着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市场对铜杆需求量快速增长,同时对其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铜杆加工过程中,生产工艺不合理造成轧辊粘连铜杆现象,降低了热轧铜杆合格率和生产率。本课题针对SCR3000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使用过程中2#机架轧辊粘铜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基于现阶段冷轧粘辊理论分析了热轧铜杆粘辊的三个条件:轧件从脆性氧化覆盖层裂纹中挤出、边界润滑膜破裂和金属基体接触点焊合和剪切并由铜侧断裂。针对粘辊三个条件,基于孔型轧制平均单位压力模型、脆性氧化覆盖层挤出模型、反应膜失效模型和焊合微凸体的剪切断裂形式证明,搭建了适用于判断热轧粘辊的粘着指数模型和发生粘辊时的粘结面积比例模型。  (2)探讨了粘着指数模型和粘结面积比例模型中铜杆入口温度、轧辊转速、辊缝和极压剂浓度等因素对粘辊的影响。指出入口温度、辊缝和极压剂浓度对粘辊的敏感度较大,轧辊转速对粘辊敏感度很小。  (3)建立了粗轧机部分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轧制力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容易导致粘辊的温度、接触正应力和裸露率在轧制变形区内的分布。对比实际粘辊位置所对应的模拟值,得到发生粘辊位置具有温度最高和接触正应力最大的特点。  (4)提出了添加喷射乳化液管并结合辊缝调节的喷淋装置优化方案,铜杆表面印痕基本消失。提出了可靠度更高的喷淋装置改造方案,铜杆表面印痕完全消失且轧辊无粘铜,改造方案效果显著。进一步提出可以自动控制喷淋的电控模型原理计算流程图。

著录项

  • 作者

    张文浩;

  •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

  • 授予单位 燕山大学;
  • 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戚向东;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热连轧,铜杆,粘着指数,喷淋装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