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拼贴”理论的传统街区特色风貌保护研究——以汝州中大街保护更新设计为例
【6h】

基于“拼贴”理论的传统街区特色风貌保护研究——以汝州中大街保护更新设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城市扩张对城市历史遗产的影响

1.1.2 存量规划下传统街区保护的机遇

1.1.3 城市双修对特色风貌的要求

1.2 相关概念解析

1.2.1 传统街区的概念辨析

1.2.2 城市特色风貌

1.2.3 拼贴城市

1.3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3.1 传统街区研究的演进

1.3.2 国内对传统街区的研究阶段与内容

1.3.3 传统街区风貌研究的价值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传统街区特色风貌和“拼贴”理论相关研究及实践综述

2.1 传统街区风貌研究概述

2.1.1 城市风貌研究概况

2.1.2 城市风貌研究要素与层面

2.1.3 传统街区特色风貌构建路径

2.2 国内外对传统街区风貌的管控综述

2.2.1 国内外对传统街区风貌的管控

2.2.2 国内传统街区中的风貌营造研究

2.3 拼贴理论的分析与应用

2.3.1 拼贴城市的理论构成

2.3.2 城市风貌拼贴的观念与运用

2.4 传统街区的风貌与拼贴特征

2.4.1 传统街区的风貌变化

2.4.2 传统街区的风貌拼贴特征

2.5 拼贴设计在传统街区风貌塑造的案例

2.5.1 法国“风格式修复”模式设计

2.5.2 海口南洋风骑楼老街再生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拼贴”视角下传统街区的风貌特色保护理论架构

3.1 传统街区风貌“拼贴”层次

3.1.1 宏观要素形成的城市格局

3.1.2 中观的街区形式与场所营造

3.1.3 微观的建筑形式与建筑空间

3.2 传统街区风貌拼贴要素

3.2.1 建筑空间

3.2.2 街巷空间

3.2.3 公共空间

3.2.4 轴线文化空间

3.2.5 标志构筑物

3.3 “拼贴”视角下传统街区风貌保护原则

3.3.1 特色化可识别原则

3.3.2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原则

3.3.3 生活性艺术性原则

3.3.4 因地制宜借鉴拼贴原则

3.3.5 整体协调原则

3.4 “拼贴”视角下传统街区风貌保护的方法与途径

3.4.1 文化脉络修补与传承

3.4.2 拼贴的风貌符号的提炼与评价

3.4.3 对文脉割裂的空间形态拼贴修补

3.5 传统街区风貌保护的拼贴式修补设计

3.5.1 整体格局肌理的织补整合

3.5.2 街区街景风貌的加减“拼贴”

3.5.3 建筑风貌的符号“拼贴”

3.5.4 功能环境的“拼贴”

3.6本章小结

4 “拼贴”视角下汝州中大街街区风貌特色及现状问题

4.1 汝州市城市发展的文脉沿革

4.1.1 汝州市历史发展与沿革

4.1.2 汝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4.1.3 汝州市城市风貌特色

4.2 中大街街区风貌特色的现状与拼贴符号提取

4.2.1 街区肌理与形态格局

4.2.2 肌理空间与类型学提取

4.2.3 街区界面与建筑风貌符号

4.2.4 历史环境要素

4.2.5 街区节点空间

4.3 中大街街区风貌特色的现状问题

4.3.1 城市空间形态的割裂问题

4.3.2 街巷风貌缺乏连续性

4.3.3 特色空间品质差,文化丰富度低

4.3.4 建筑遗产外部空间孤立,文脉于空间关联度低

4.4 中大街街区风貌特色价值分析

4.4.1 人文评价

4.4.2 人工环境评价

4.4.3 特色风貌总结

4.5本章小结

5 “拼贴”在中大街特色风貌保护与设计的运用

5.1 传统街区风貌特色保护的“拼贴”策略

5.1.1 新旧协调,新旧缝合的设计特点

5.1.2 从整体性的角度强化街区形态

5.1.3 要素“拼贴”,注重文脉传承

5.1.4 风貌营造提升街区品质

5.2 宏观街区格局与肌理形态的“拼贴”整合

5.2.1 街区空间格局整合

5.2.2 肌理拼贴与模糊评价分析

5.2.3 街区品质空间的拼入与重构

5.3 中观街区空间形态的“拼贴”延续

5.3.1 街区尺度与整体风貌控制

5.3.2 街巷梳理与肌理的整合

5.3.3 街巷界面的拼贴延续

5.3.4 街巷公共景观风貌提升

5.3.5 地标节点空间的提升

5.4 微观建筑场所的“拼贴”营造

5.4.1 文物历史遗存的保护

5.4.2 传统风貌建筑的修缮与利用

5.4.3 现代建筑的功能优化与立面拼贴

5.4.4 新建建筑的风貌引导

5.4.5 非物质文化与历史场景的活化再现

5.4.6 构筑物的文化提炼与装饰小品的形象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芒福德认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征,一个是语言文字,另一个就是城市。城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其功能内涵不断丰富动态变化,不同的发展背景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  城市外在的空间形态,反映出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的独特性。近三十多年我国城市建设取得飞速发展,但发展的同时缺乏对生态环境、城市文脉、历史文化的尊重与认知,造成城市品质下降老城区衰败、传统街区遭破坏、千城一面特色趋同、城市文脉割裂等。城市特色出现危机,城市风貌问题在我国城市更新建设中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传统街区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在历史变迁中叠加形成的,表现为不同时期的形态拼贴,是城市特色风貌最直观的反映,体现了城市风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论文在梳理国内外不同时期传统街区设计及城市风貌相关理论研究,总结有借鉴价值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系统分析自然与人文因素对城市风貌的影响,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理论层面对传统街区进行剖析,提出拼贴视角下传统街区的特色风貌塑造需要遵循的原则、策略和方法。  最后以汝州中大街街区保护更新为例,在传统街区特色风貌塑造中引入拼贴设计手法,对提出的保护、拼贴修补、融合传承等拼贴策略进行验证。根据不同风貌层级的要素运用不同的实施方法:街区空间格局的整体性强化、街巷与肌理形态“拼贴”整合、街景的整体与连续、街区建筑风貌的“拼贴”延续、地域文化空间的塑造等多方面多角度的统筹实践。最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使传统街区地域特色的街区风貌和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与发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