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相关关系研究
【6h】

我国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相关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和附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研究

1.2.1 国内文献研究

1.2.2 国外文献研究

1.2.3 文献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方面

1.4.2 本文不足方面

第二章 相关专业名词的界定及现状分析

2.1 实际利率的界定

2.2 对我国储蓄的界定以及现状分析

2.2.1 储蓄与储蓄率基本概念

2.2.2 我国储蓄按部门进行分类的现状

2.2.3 我国居民储蓄的计算口径分类

2.3 实际利率对储蓄的传导机制

第三章 我国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状况变动关系分析

3.1.2 我国1978年-2007年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情况

3.1.3 我国1978年-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变动情况

3.1.4 我国1978年-2007年实际利率与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状况比较分析

3.2 我国2008年1月-2015年10月实际负利率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分析

3.2.2 我国2008年1月-2015年10月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实际利率的变动情况分析

3.2.3 我国2008年1月-2015年10月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变动趋势比较分析

3.3 本章综合陈述

第四章 我国实际利率表现为负利率的特殊状况研究

4.1 对我国实际负利率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

4.1.1 我国出现实际负利率的特殊时期

4.1.2 我国负利率产生的原因

4.1.3 负利率产生的经济效应

4.2 实际负利率对我国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分析

4.2.1 实际负利率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分析

4.2.2 实际负利率对我国政府当局的影响

4.2.3 实际负利率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分析

4.2.4 实际负利率对我国广大居民影响

第五章 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增长率与实际利率进行实证分析

5.1.2 实证分析方法

5.2 对选取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5.2.1 对选取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本原理

5.2.2 选取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线性趋势图

5.2.3 对非平稳性原时间序列进行一阶差分

5.3 对选取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关系分析

5.4 对变量进行OLS回归分析

5.5 研究结果

5.6 实证研究的基本结论

5.6.2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变动特征与实际利率的相关性不足够大

第六章 我国低实际利率与居民高储蓄并存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6.1.2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制约了居民参与多样化投资理财的可能

6.1.3 收入差距悬殊引起居民储蓄压力

6.1.4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尚不完善

6.2 我国低实际利率与居民高储蓄并存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6.2.1 容易引发资产泡沫

6.2.2 加剧银行体系自身的不稳定性

6.2.3 不利于拉动国内内需

第七章 针对我国现状提出的建议及对策

7.1 货币当局应该实行合适的相关货币政策

7.1.1 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制度进行深入的完善

7.1.2 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

7.2 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与之相关的应对政策

7.2.1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7.2.2 缩小城乡差距鸿沟,提升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

7.3 居民应建立多元化投资理财策略

7.3.2 选择多元化的理财工具,培养理财投资意识

7.4 商业银行应该发挥好金融中介的主体作用

7.4.1 引导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繁荣发展

7.4.2 加强风险监控,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纵观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来看,利率机制无疑一直都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比如日本、瑞典央行为拯救国内投资疲软刺激国家GDP增长分别在2015年2月份以及2016年1月份将利率减低到负的利率。虽然我国目前并没有施行负利率政策,然而中国人民银行也是连续对基准利率进行一再下调,尤其是2015年8月26日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与同期CPI涨幅比较,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上已经成为负的实际利率。对于居民储户来说,实际利率是其进行银行存款性理财选择的决定因素,理论上来说我国目前较低的实际利率对居民储户来说无疑削弱了其进行存款理财的动机。那么实际状况到底如何?从我国目前和其相关的文献资料来看,其研究大多数都只是笼统的研究影响我国储蓄率的因素分析或是研究名义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分析,而对实际利率与储蓄之间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并没有得出统一一致的意见。因此对于我国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的相关关系研究显得尤其必要。
  因而本论文主要对我国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展开研究,通过七个章节将本文的主体4脉络串联起来。首先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依次阐述了论文进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文献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以及本文存在创新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四个方面;第二章节主要对论文中出现的相关专业名词进行界定,分为对实际利率的界定及指标选择、储蓄与居民储蓄率的概念界定、计算口径归纳以及实际利率对储蓄的传导机制等几个方面;第三章节则重点研究我国从1990年以来出现的实际利率为负利率的特殊状况进行研究,重点用数据统计、表格对比来展现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实际负利率状况、我国出现实际负利率的外部影响因素、内部影响因素以及实际负利率随之带来对经济的相对的普遍的积极效应和负面效应以及对我国相关经济主体的影响分析,主要分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政府当局的影响、我国企业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居民个人的影响几个方面;第四章节则是对我国从1978年-2015年间我国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的变动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为1978-2007年以及2008年-2015年两个阶段主要描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我国自1990年以来实际负利率现状分析和实际负利率对;第五章节则是基于Eviews软件对我国居民储蓄状况与实际利率下两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为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模型的建立、实证检验、模型检验的结果以及研究结论分析五个方面。通过四、五章节的研究结果得出我国目前出现低实际利率与居民高储蓄并存的现状、我国实际利率对居民储蓄产生显著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不够大结论。从而第六章节对当前我国低实际利率和居民高储蓄率同时存在的原因以及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第七章节则根据前面几章的分析对我国当下应该进行怎样的应对措施提出针对性的相关建议及对策,主要分为货币当局应该推行合适的货币政策从完善利率市场化制度及施行稳定的货币政策等方面着手、政府当局应出台与之相匹配的应对政策如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再分配政策、缩小城乡差距鸿沟,增加我国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以及居民群体改变传统消费储蓄习惯,倡导适度理性消费及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理财策略可以选择多样化投资方式以及加强和学习培养理财投资素养等、商业银行发挥好金融中介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风险监控,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以及引导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繁荣发展等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