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比较相同地域物种与种群间基因漂移揭示披碱草属物种的基因渗入
【6h】

比较相同地域物种与种群间基因漂移揭示披碱草属物种的基因渗入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表

目录

1文献综述

1.1四种披碱草材料概况及其染色体组成

1.2分子标记在遗传学的应用

1.3基因漂移

1.4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

1.5研究现状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供试材料

3.2 DNA提取

3.3. PCR扩增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4 数据分析

4 数据结果与分析

4.1 披碱草物种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2 披碱草物种群体间的基因迁移率与方向

4.3贝叶斯聚类分析

4.4 F统计显著性分析

4.5 UPGMA聚类分析的树状图

5 讨论

5.1相同地域基因渐渗大于不同地域

5.2物种间与种内的遗传多样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披碱草属(Elymus L.)隶属于禾本科(Poaceae)的禾亚科(Pooideae)的小麦族,该属间存在着大量的形态学变异,经常发生物种间的自然杂交。基因渗入杂交是一个创造性的进化过程,它比单独的基因突变可以更快的产生和积累新的遗传结构,并对物种形成有着促进作用。天然杂交和多倍体化一直被认为是植物多样性和物种形成的重要原因。种属间的杂交是植物进化史上较为普遍的现象,在新物种的产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密切相关的物种处于相同的地理分布时,就可能发生杂交现象,基因从一个属或者品种通过杂交或回交或者渐渗杂交等多种方式进入其他的基因库,从而使原来的品种在形态特征或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发生改变。
  在生物进化学中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了解不完全生殖隔离的物种进化,如许多类群在物种形成过程中都有基因漂移的现象。通过比较相同地域不同物种的群体结构可以发现基因渗入现象,并确定渗入方式是单向发生或是双向发生。利用简单序列重复标记对四个披碱草种:Elymus alaskanus(Scribn and Merr.) L?ve,E.caninus L.,E.fibrosus(Schrenk) Tzvel.和E.mutabilis(Drobov) Tzvelev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HE)是E.caninus(0.5355)>E.alaskanus(0.4511)>E.fibrosus(0.3924)>E.mutabilis(0.3764),说明E.caninus L和E.caninus遗传变异大于E.fibrosus和E.mutabilis。比较同一地域种群间的基因漂移与物种间的基因漂移为基因渗入提供了证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域物种间的基因漂移高于群体间,由于渐渗杂交引起的基因漂移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在研究的四个披碱草种中,披碱草E.fibrosus到披碱草E.mutabilis的基因迁移率最高(0.2631),且四个品种的基因流动具有非对称性。这些发现突出了这四个披碱草种复杂的进化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