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物联网及地理国情监测下的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研究
【6h】

基于物联网及地理国情监测下的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与动态

1.4.2 国内研究现状与动态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之处

2 耕地现状及相关研究理论

2.1 我国耕地现状

2.1.1 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

2.1.2 耕地质量问题凸显

2.1.3 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2.1.4 耕地生态安全问题严重

2.2 耕地保护内涵

2.2.1 耕地数量保护

2.2.2 耕地质量保护

2.3 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内涵

2.3.1 耕地数量动态监测

2.3.2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

2.4 耕地保护理论研究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作用

3 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的技术支撑

3.1 物联网技术支撑

3.1.1 物联网定义

3.1.2 物联网技术

3.2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支撑

3.2.1 地理国情

3.2.2 地理国情普查

3.2.3 地理国情监测

3.3 物联网技术与地理国情监测

3.3.1 物联网与地理要素整合

3.3.2 智慧城市

4 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总体构建

4.1 系统构建目标

4.1.1 总体目标

4.1.2 主要目标

4.2 系统构建思路

4.2.1 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主要数据源

4.2.2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统一、集成的应用平台

4.3 系统构建

4.3.1 数据采集子系统

4.3.2 数据分析子系统

4.3.3 数据库子系统

4.3.4 编辑与更新子系统

4.3.5 预警子系统

4.3.6 任务管理及调度子系统

4.3.7 用户参与子系统

5 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应用拓展

5.1 应用拓展

5.1.1 耕地保护智能化

5.2.2 保障食品安全

5.2.3 预测灾害

5.2.4 系统评价指标设计

5.2 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5.2.1 资金问题

5.2.2 执行问题

5.2.3 技术难题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资源和发展条件,当前我国耕地随着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而整体形势严峻,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耕地质量在不断下降,所以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如何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耕地保护工作值得深思。本文立足耕地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及地理国情监测构建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实现耕地保护系统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从而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安定和谐,为耕地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和地理国情监测的现状与动态进行描述,对耕地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存在问题,找出耕地保护需要着重处理和解决的关键点,主要做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指出耕地数量动态监测和质量动态监测的内容及重要性。其次,对物联网技术和地理国情监测进行阐述,总结两者间的联系并提出传感器和3S技术融合的理念,分析两大关键技术在构建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中的作用。然后,本文的重点是对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进行构建,提出系统构建的目标,指出系统构建的思路,对系统组成进行设计与重点分析,系统包括七个子系统,分别对子系统的功能和具体内容进行阐述,从而构建整个系统。再次,提出系统存在的资金、技术、执行等问题,并找出应对措施,对系统研究进行拓展,提出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往智能化、便捷化方向发展,并将应用拓展到食品安全和灾害预测方面,通过设计系统运行的评价指标及权重,对系统的存在及运行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提出加强对耕地保护的动态监测,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技术手段,对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的构建进行探索研究。引入公众参与,加强监督,可以帮助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质量实时监测,摸清“家底”,准确掌握耕地信息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著录项

  • 作者

    左建波;

  •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 学科 土地资源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世祥;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3.211;
  •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动态监测; 物联网; 地理国情;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