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
【6h】

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3.3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

1.4相关概念的厘定

1.4.1民族团结教育

1.4.2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第二章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形成条件

2.1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历史传承

2.2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渊源

2.2.1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经典论述

2.2.2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民族团结教育思想

2.3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时代需求

2.3.1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2.3.2新时代国内广泛的实践需求

第三章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科学内涵

3.1铸牢意识,聚焦民族团结总目标

3.1.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优势

3.1.2围绕和聚焦“两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3.1.3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开关”

3.2情感相融,增进民族团结认同感

3.2.2增强“五个认同”的情感体验

3.3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显著特点

3.3.1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3.3.2强烈的实践应用价值

3.3.3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

3.3.4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

第四章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状

4.1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取得的成绩

4.1.1民主法治的健全

4.1.2经济高速的发展

4.1.3文化艺术的繁荣

4.1.4社会的和谐稳定

4.1.5生态环境的优美

4.2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的困难

4.2.1完善的民族团结教育机制还未全部建立

4.2.2补足民族团结精神之钙需要及时和加强

4.2.3民族地区经济的平衡充分发展有待深化

4.2.4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有限

第五章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提升路径

5.1政治领导力:助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5.1.1坚持党的领导统帅地位

5.1.2健全长效机制基础工程

5.1.3紧托依法治理底线思维

5.2思想引领力: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

5.2.1持续思想解放发声亮剑

5.2.2远离非法宗教转变思维

5.2.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5.3经济保障力: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

5.3.1致力脱贫攻坚发展经济

5.3.2实现惠民利民改善民生

5.3.3扎实开展“访惠聚”工作

5.4社会号召力:推动民族团结实践发展

5.4.1重视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5.4.2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4.3丰富教育方式主动作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郭海洋;

  •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梁建新;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