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纳米SiO<,2>浆料中半导体硅片的化学机械抛光及其应用研究
【6h】

纳米SiO<,2>浆料中半导体硅片的化学机械抛光及其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化学机械抛光技术产生

1.1.1集成电路发展以其对高品质硅片的需求

1.1.2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2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组成

1.2.1化学机械抛光的主要技术要素

1.2.2化学机械抛光的主要技术指标

1.3化学机械抛光浆料

1.4化学机械抛光理论

1.4.1化学机械抛光中物理模型的提出及局限性

1.4.2化学机械抛光中化学模型的提出及重要性

1.4.3硅片化学机械抛光中的化学反应机理

1.5国内外硅片生产现状

1.6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7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水相介质中纳米SiO2的分散稳定性能研究

2.1概述

2.1.1纳米SiO2结构

2.1.2纳米SiO2化学机械抛光浆料

2.1.3本章研究内容

2.2实验方法

2.2.1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实验设备与仪器

2.2.3实验方法

2.3纳米SiO2及其在水介质中的聚沉现象

2.3.1纳米SiO2的表征

2.3.2纳米SiO2在水介质中的聚沉

2.4水相体系纳米SiO2的分散行为与稳定性能

2.4.1 pH值对纳米SiO2颗粒涧湿性的影响

2.4.2 pH值对纳米SiO2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2.4.3机械搅拌对纳米SiO2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2.4.4超声分散对纳米SiO2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2.4.5表面活性剂对纳米SiO2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2.4.6不同碱对纳米SiO2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纳米SiO2浆料中半导体硅片化学机械抛光电化学研究

3.1概述

3.1.1硅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3.1.2化学机械抛光电化学研究现状

3.1.3本章研究内容

3.2实验方法

3.2.1实验原料与试剂

3.2.2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实验装置与方法

3.3硅—水体系的电位-pH图

3.4纳米SiO2浆料中硅片的腐蚀成膜特性

3.4.1硅片腐蚀成膜的影响因素

3.4.2硅片的腐蚀成膜机理

3.5纳米SiO2浆料中硅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的电化学行为

3.5.1硅片抛光过程中极化曲线的影响因素

3.5.2硅片抛光过程中腐蚀电位的变化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纳米SiO2浆料中半导体硅片化学机械抛光速率研究

4.1 概述

4.1.1化学机械抛光速率研究的意义

4.1.2本章研究内容

4.2实验方法

4.2.1实验原料与试剂

4.2.2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实验装置与方法

4.3纳米SiO2浆料中硅片化学机械抛光速率的影响因素

4.3.1浆料SiO2固含量的影响

4.3.2抛光压力的影响

4.3.3抛光转速的影响

4.3.4抛光时间的影响

4.3.5浆料pH值的影响

4.3.6浆料H2O2浓度的影响

4.4抛光硅片的表面粗糙度

4.5纳米SiO2浆料中硅片化学机械抛光机理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硅片化学机械抛光量子化学计算

5.1概述

5.1.1量子化学及从头计算方法

5.1.2主要量子化学计算软件简介

5.1.3氧化硅水合作用

5.1.4本章研究内容

5.2硅片化学机械抛光量子化学计算

5.2.1 Si(111)簇模型的建立

5.2.2硅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路径

5.2.3硅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不同碱与反应产物的相互作用能

5.2.4硅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水合反应的热力学常数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新型纳米SiO2浆料用于半导体硅片化学机械抛光的工业试验

6.1概述

6.1.1硅片加工过程

6.1.2新型纳米SiO2抛光浆料工业试验的意义

6.1.3本章研究内容

6.2试验方法

6.2.1试验材料和试剂

6.2.2抛光设备

6.2.3检测与分析仪器

6.2.4试验方法

6.3试验结果与讨论

6.3.1硅片粗抛速率

6.3.2硅片抛光质量

6.4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北京有研硅股工业试验抛光硅片表面颗粒数检测结果

附录2北京有研硅股工业试验抛光硅片表面抛光雾检测结果

附录3北京有研硅股工业试验报告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业绩

展开▼

摘要

随着集成电路(IC)的快速发展,对衬底材料硅单晶抛光片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机械抛光(CMP)是目前能实现全局平面化的唯一方法。研究硅片CMP技术中浆料性质、浆料与硅片相互作用、抛光速率及硅片CMP过程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运用胶体化学、电化学和量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半导体硅片CMP技术中若干重要问题。 详细研究了水相体系纳米SiO2浆料的分散稳定性能,考察了纳米SiO2颗粒在不同pH值介质中的润湿性和稳定性,探讨了不同分散方法及加入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对纳米SiO2颗粒吸光度、表面Zeta电位和吸附量等的影响,并通过颗粒间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分析讨论了纳米SiO2浆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分散行为和作用机理。研究得出,纳米SiO2颗粒的等电点(pHIEP)约为2,在酸性介质中有较好的润湿性,在碱性介质中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分散行为与其表面Zeta电位有很好的一致关系,随pH升高,由于增加颗粒表面Zeta电位,产生静电排斥作用使稳定性提高;机械搅拌和超声波均可有效促进纳米SiO2浆料的分散,但保持浆料持久稳定需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机理不同,非离子型Triton X-100主要通过在颗粒表面形成吸附层,产生空间位阻效应,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颗粒表面电Zeta电位,产生静电排斥效应而阻止颗粒聚集;阳离子型CPB和阴离子型SDBS主要由于静电排斥效应起稳定作用;加入1:1 Triton X-100/SDBS复配物则可同时增强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作用,能显著改善纳米SiO2颗粒的分散能力,获得达30d以上稳定的浆料。 运用电化学实验方法,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系统研究了不同掺杂类型及不同晶面半导体硅片在纳米SiO2浆料中的腐蚀成膜特性和成膜机理,分析了硅片成膜随浆料pH值、SiO2固含量、成膜时间和H2O2浓度等条件的变化规律;通过白行组装的CMP装置,进一步探讨了硅片在动态CMP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抛光压力、抛光转速、SiO2固含量、浆料pH值以及H2O2浓度等因素对硅片抛光时的腐蚀电位和电流密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i(100)晶面成膜速度较Si(111)晶面快,硅片成膜符合Muller模型;浆料pH值对硅片成膜和CMP时的腐蚀电位及腐蚀电流密度影响很大,pH值约为10.5时硅片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最厚(约5.989A),而CMP时其腐蚀电流密度最大,说明此时腐蚀成膜和抛光去膜速率最快;浆料中加入一定浓度H2O2作为氧化剂能加速硅片成膜,并使CMP时的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增大,从而促进抛光去膜;一定程度提高抛光压力、抛光转速以及SiO2固含量有助于硅片表面钝化膜的去除;由此获得了本实验条件下的抛光优化工艺参数如下。 n(100):40kPa,100rpm,5~10wt%SiO2,pH10.5,1vol%H2O2n(111):40kPa,200rpm,5~10wt%SiO2,pH10.5,1vol%H2O2p(100):40kPa,200rpm,5~10wt%SiO2,pH10.5,2vol%H2O2p(111):60kPa,200rpm,5~10wt%SiO2,pH10.5,2vol%H2O2在CMP电化学研究基础上,考察了n(100)和n(111)型半导体单晶硅片在纳米SiO2浆料中不同抛光压力、抛光转速、SiO2固含量、浆料pH值、H2O2浓度以及抛光时间等条件下的抛光速率,分析得出硅片CMP过程机理。研究发现,抛光速率随浆料中SiO2固含量的增加会发生材料去除饱和现象;抛光速率随抛光压力和抛光转速增加而呈次线性方式增加,说明CMP是机械和化学协同作用的过程;抛光速率随抛光时间延长逐渐减小,但变化程度趋于平稳;抛光速率随浆料pH值和H2O2浓度变化曲线上出现最大值,是由于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达到动态平衡;相同条件下Si(100)晶面的抛光速率远大于Si(111)晶面;认为硅片CMP是一个成膜-去除-再成膜的循环往复过程;半导体硅片CMP动态电化学与抛光速率研究结果很好的一致性,表明电化学可作为硅片CMP过程及机理探讨的可靠方法,从而为硅片CMP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探讨了硅片CMP的化学作用机理。模拟Si(111)面构造出一种硅簇模型,并推测硅片CMP过程得到的硅晶面为H中止;对反应势能面上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研究了硅片CMP过程的反应路径;比较了浆料中采用不同碱对硅片的CMP效果;并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水对硅片CMP的作用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团簇结构模型以描述≡Si-O-Si≡等类物质的性质,计算得出了主要反应的溶解自由能和平衡常数,为进一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成功配制出粗抛和中抛浆料(GRACE2040)并应用于北京有研硅股半导体硅片的CMP工业生产中。结果表明:GRACE2040作为粗抛或中抛浆料,其粗抛去除速率达到北京有研硅股质量要求;粗、中抛光垫的使用寿命超过正常值(20h);抛光硅片几何参数、表面质量参数、表面粗糙度和合格品率均超过国家及北京有研硅股质量标准。北京有研硅股认为,GRACE2040粗、中抛光液完全能满足现有抛光工艺的要求,建议采购部将其纳入合格分供方名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