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哈泥泥炭地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6h】

哈泥泥炭地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 言

1.1国外研究进展

1.1.1泥炭地藓类植物有性繁殖与更新研究进展

1.1.2环境因子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影响研究进展

1.2国内研究进展

1.3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3.1.理论价值

1.3.2.现实意义

1.4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1标本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2.1.1采集地概况

2.1.2研究物种

2.1.3材料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2.2实验方法与步骤

2.2.1实验方法

2.2.2实验步骤

3结 果

3.1实验因素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3.1.1 N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3.1.2 P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3.1.3温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3.1.4光照强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3.2实验因素对原丝体发育的影响

3.2.1氮对原丝体发育的影响

3.2.2磷对原丝体发育的影响

3.2.2温度对原丝体发育的影响

3.2.2光照强度对原丝体发育的影响

4讨 论

4.1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影响因素

4.1.1中位泥炭藓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影响因素

4.1.2大泥炭藓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影响因素

4.1.3尖叶泥炭藓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影响因素

4.1.4桧叶金发藓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影响因素

4.1.5四种藓类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的共性及差别

4.2自然泥炭地环境中藓类植物的有性更新潜力

4.2.1氮与藓类植物有性更新潜力

4.2.2磷与藓类植物有性更新潜力

4.2.3温度与藓类植物有性更新潜力

4.2.4光照强度与藓类植物有性更新潜力

4.3藓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与泥炭地植被演替

4.4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藓类植物是泥炭地主要地被物,同时也是泥炭地中最主要的造炭植物,在全球环境变化下研究苔藓植物的更新,对泥炭地藓类植物种群生态学及繁殖生态学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对指导受损泥炭地的生态恢复具有现实意义。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不同水平的氮浓度、磷浓度、温度及光照强度的组合,对长白山哈泥泥炭地四种藓类植物孢子进行培养,观察、记录不同处理下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状况。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试图寻找泥炭地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主要结论如下: (1)实验范围内,中位泥炭藓孢子萌发受磷浓度影响极显著(P<0.01),较高浓度的磷可以促进中位泥炭藓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阶段受氮浓度、磷浓度、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都极显著(P<0.01),较高氮浓度可以促进原丝体发育,氮浓度超过25mg/L对原丝体发育影响不大;磷浓度超过5mg/L时会抑制中位泥炭藓原丝体发育,这与其孢子萌发阶段所需的磷浓度不同;高温可以促进中位泥炭藓孢子萌发及原丝体发育,最适温度均为27/20℃(白天/夜间),温度超过33/26℃时会抑制原丝体发育;中位泥炭藓孢子萌发较适光照强度为5000lux,高于原丝体发育最适光照强度3000lux,较高的光照强度会抑制原丝体发育。 (2)大泥炭藓孢子萌发受温度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越高萌发率越高;其次是光照强度(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