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超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我国超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超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我国超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 章 信用利差的相关理论

2.1 信用风险定价模型

2.1.1 传统信用风险定价模型-Z值模型

2.1.2 现代信用风险定价模型

2.2 流动性溢价理论

第3 章 超短期融资券的历史沿革、发行现状与不足

3.1 超短期融资券诞生的背景

3.2 超短期融资券的基本特征

3.2.1 产品含义

3.2.2 产品优势

3.3 超短期融资券的发展与发行现状

3.3.1 发行规模与市场概况

3.3.2 发行主体信用评级分布

3.3.3 评级机构分布情况

3.3.4 发行期限分布情况

3.3.5 发行主体行业分布

3.4 超短融市场存在的不足

3.4.1 信用利差有收窄趋势

3.4.2 实际年化利率波动较大

3.4.3 违约事件频发

3.3.4 同期限同主体评级的 SCP 的票面利率差异极大

第4 章 影响因素分析与假设提出

4.1 发行时信用利差的界定

4.2 超短融信用利差影响因素

4.2.1 宏观因素

4.2.2 微观因素

4.2.3 债项因素

4.3 影响因素及假设小结

第5 章 超短融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5.2 共线性分析

5.2.1 相关性检验

5.2.2 解释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

5.3 实证分析

5.3.1 综合因素回归分析

5.3.2 发行人产权属性对信用利差影响的分析

5.3.2 发行人主体信用评级对信用利差影响的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实证结果分析

第6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保持资金面的适度宽松

6.2.2 提高公司经营管理能力

6.2.3 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管理

6.2.4 强化承销商的履责义务

6.2.5 打破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

6.2.6 消除债市的所有制歧视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马新东;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 学科 金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晓君;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83F8;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