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为马克思的劳动观辩护——回应阿伦特对马克思的批评
【6h】

为马克思的劳动观辩护——回应阿伦特对马克思的批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引言

1.1选题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第2章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观的批评

2.1阿伦特的劳动观

2.1.1阿伦特的劳动观的来源

2.1.2阿伦特的劳动观的主要内容

2.2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观的理解

2.2.1颠覆了“沉思生活”至上的传统

2.2.2模糊了劳动与工作的区分

2.2.3加剧了必然对自由的统治

2.3阿伦特误读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原因

2.3.1阿伦特认为马克思被极权主义利用

2.3.2阿伦特忽视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感”

第3章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内涵

3.1劳动观的来源

3.1.1亚当·斯密的劳动观

3.1.2黑格尔的精神劳动观

3.1.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劳动观

3.2劳动观的内容

3.2.1从哲学的维度中理解劳动

3.2.2 从历史的维度中理解劳动

3.2.3 从政治经济学的维度中理解劳动

3.3劳动的特点

3.3.1劳动的自然性

3.3.2劳动的社会属性

3.3.3劳动的创造性

第4章马克思的劳动观的意义

4.1马克思的劳动观实现了人性观的变革

4.1.1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

4.1.2劳动观是人性观变革的基础

4.2马克思的劳动观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变革

4.2.1打开社会史的谜团

4.2.2变革了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历史观

4.3马克思的劳动观实现了自由观的变革

4.3.1劳动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基础

4.3.2提供了实现人的自由的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刘亚新;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程彪;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J52G4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