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本地意蜂和九州意蜂形态特征及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6h】

本地意蜂和九州意蜂形态特征及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文献综述

1蜜蜂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1形态标记在蜜蜂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

1.2蛋白质检测方法

1.3分子生物学方法

1.4细胞遗传学方法

1.5各类遗传标记的特点

2意大利蜜蜂的群体多样性研究进展

2.1利用RAPD技术对意蜂群体结构的分析

2.2利用RFLP技术对意蜂群体结构的分析

2.3微卫星标记在意蜂群体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2.4其他方法分析意蜂群体多样性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材料

1.1.2形态指标测定仪器

1.1.3遗传多样性研究仪器

1.1.4微卫星引物

1.2试验方法

1.3统计方法

1.4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蜜蜂形态特征测定结果

2.2蜜蜂多态性检测结果

2.2.1 DNA提取结果和PCR扩增产物检测

2.2.2 PCR电泳检测结果

2.3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2.4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3讨论

3.1样本量讨论

3.2 DNA提取讨论

3.3 PCR反应条件和凝胶电泳分析

3.4本地意蜂与九州意蜂品系形态数据分析

3.5九州意蜂和本地意蜂两品系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来自安徽地区的本地意蜂和九州意蜂群体各100只工蜂为研究素材,利用1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其基因组DNA在15个微卫星位点上的遗传变异,同时取一定数量工蜂测量其10个主要形态指标,以期用微卫星DNA多态性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本地意蜂和九州意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所测定的10个形态特征,群体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九州意蜂在前翅长、翅宽上与本地意蜂差异显著(P<0.05),在翅面积上差异极显著(P<0.01),两群体在吻长上差异极显著(P<0.01),第3背板、第4背板长九州意蜂与本地意蜂差异显著(P<0.05),第3+4背板总长九州意蜂与本地意蜂群体差异显著(P<0.05),显示九州意蜂较强的采集能力和进蜜能力。
   2、本研究所筛选的15个微卫星位点对两个意蜂群体进行多态检测,均得到了特异性扩增结果,共检测到8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733,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3到8不等。所有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为0.3145至0.7932,多态信息含量为0.2829至0.7674。所有位点的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620(0.138),PIC为0.593(0.141)。各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20,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选择潜力,可为分析遗传多样性提供充分的信息。
   3、本研究中两个意蜂品系九州意蜂的15个微卫星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00,本地意蜂为5.40。两个群体均显示较高的杂合度,本地意蜂为0.5416,九州意蜂为0.6028。两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相差不大,表明这两个蜜蜂品系具有较高的群体杂合度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都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
   4、本研究中两个意蜂品系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达到4.36%(P<0.01),群体内的近交系数FIS为0.070(P>0.05),所有位点都极显著地贡献于这一结果(P<0.01),群体分化显著,表明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动。
   5、本研究中两个意蜂品系九州意蜂与本地意蜂间的遗传距离Reynolds’为0.306,Nm值为0.784,表明这两个意蜂品系间的遗传距离较近,提示两群体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本地意蜂来自安徽肥东,九州意蜂来自安徽宣城,两品系的地理距离较近,加上蜜蜂具有较强的迁徙力,受繁殖习性及人为饲养(转地、买卖)的影响,培育种王时互借用对方的幼虫与王台,彼此间的交流较多,造成这些地方的意蜂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两个意蜂品系九州意蜂与本地意蜂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与本试验结果相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