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6h】

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文献综述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供试材料

3.2试验设计

3.3栽培措施

3.4测定项目与方法

3.5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

4.2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4.3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4.4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产量的影响

4.4.1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4.2三个品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4.5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4.5.1湿面筋含量

4.5.2 SDS沉降值

4.5.3膨胀势

4.5.4碱性水保持力

4.5.5 RVA淀粉糊化特性

4.5.6三个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相关性

5结论与讨论

5.1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生长发育及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

5.2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产量的影响

5.3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试验于2006年~2008年在安徽省凤台县桂集乡大王村进行。选用烟农19、皖麦52、皖麦48三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稻茬麦栽培,分别在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追施氮肥,研究其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追氮时期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
   追氮时期对不同品种小麦的群体茎蘖数随追氮时期后移均是先增加后减少,三个品种均在拔节期追氮群体茎蘖数达到最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三个小麦品种均随着氮肥后移而不断增加,均在孕穗期追氮达到最大,烟农19最高达3.05%、皖麦52最高达3.12%、皖麦48最高达3.11%。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三个小麦品种均在开花后第七天达最大,以烟农19最高3.0%,其次是皖麦52为2.95%、皖麦48为2.15%,三个品种均在拔节期追氮保持最高的可溶性糖含量。籽粒灌浆速率三个小麦品种均以拔节期追氮千粒重达最大。三个品种均以孕穗期追氮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一天中均在10:00达到最大,最大数值品种间存在差异。
   2、追氮时期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追氮时期对产量构成因数的影响,三个品种穗数均以拔节期追氮为最高,其中以皖麦48的穗数最高;穗粒数随着追氮时期后移先增加后下降,均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其中烟农19达39.36;千粒重烟农19和皖麦48在拔节期追氮达到最大,皖麦52在孕穗期达到最大。容重三个品种小麦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而先增加后减少,均以拔节期追氮最大。产量均以拔节期追氮最高,其中皖麦48达到554.66 kg/667㎡、其次是烟农19为530.9kg/667㎡、皖麦52是522.96kg/667㎡。烟农19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数均呈正相关,与穗粒数和容重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r=0.97**,r=0.91*);皖麦52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数均呈正相关,与穗数、穗粒数差异显著(r=0.91*,r=0.94*);皖麦48的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容重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r=0.99**,r=0.88*)。
   3、追氮时期对不同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三个品种小麦的湿面筋、沉降值、膨胀势和碱性水保持力均随着追氮时期的后移而不断地增加,均在孕穗期追肥达到最大。烟农19的最高湿面筋含量明显高于皖麦52和皖麦48的最高湿面筋含量,烟农19、皖麦52和皖麦48的湿面筋含量的最高值分别为41.53%、37%和33.33%。烟农19沉降值的最高值也同样高于皖麦52和皖麦48。皖麦52各个处理的膨胀势明显高于烟农19和皖麦48。烟农19的最高碱性水保持力高于皖麦52和皖麦48。
   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烟农19的峰值粘度在孕穗期追氮达到最大,皖麦52和皖麦48的峰值粘度拔节期追氮最高。三个品种小麦低谷粘度随着追氮后移先减少后增加,均在孕穗期追氮达到最大。稀懈值中三个品种均在孕穗期追氮达到最大。最终粘度、反弹值、糊化时间均三个品种在孕穗期追氮达到最高,糊化温度三个品种在孕穗期均达到最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