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林语堂译创《莺莺传》研究
【6h】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林语堂译创《莺莺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cknowledg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Need for the Study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Theoretical Framework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Subjective Motivations For Transcreat

2.1 Emotional Appealing to Views on Women

2.1.1 Preference for Female-centric Works

2.1.2 Sustenance of Individual Contradictory Femin

2.2 Integrated Philosophical View of Confucianism,

2.2.1 Integrated Philosophical View of Lin Yutang

2.2.2 Integrated Philosophical View Reflected in P

Chapter Three Objective Functions in Transcreatin

3.1 To Satisfy Western Readers’ Curiosity and Expe

3.2 To Relieve the Spiritual Crisis of American Pe

3.3 To Stimulate a Re-thinking of Sex

Chapter Four Mul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al S

4.1 Linguistic Dimensional Adaptation/Selection

4.1.1 Adaptation/Selection at Textual Level

4.1.1.1 Literary Form

4.1.1.2 Style of Language

4.1.2 Adaptation/Selection at Syntactic Level

4.1.2.1 English Grammar

4.1.2.2 Western Free Verse

4.2 Cultural Dimensional Adaptation/Selection

4.2.1 Adaptation/Selection to the Transmission of

4.2.1.1 Title

4.2.1.2 Preliminary Notes

4.2.1.3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4.2.2 Adaptation/Selection to Western Feminine Cul

4.2.2.1 Issues of Sex

4.2.2.2 Female Images

5.1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and Future Suggestions

展开▼

摘要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文化经典译出的典型人物。基于当前对林语堂翻译观、文化观、女性观和哲学观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其20世纪50年代译创的中国经典女性主题传奇《莺莺传》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的本体理论为指导,对林译《莺莺传》的主观动机、客观效果和具体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指出林语堂选择译创《莺莺传》和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是其对翻译生态环境中语言、文化、社会、作者、读者等要素适应的结果。 从主观动机来看,林语堂选择译创《莺莺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女性观和哲学观。个人成长经历、教育环境和当时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造就了林语堂兼具自由进步和封建滞后的矛盾女性观,并成为直接影响其译本选择的情感寄托。同时,时至中年的林语堂正处于对中国文化的“回归”阶段,经历了个人信仰由基督转向儒释道的过程,《莺莺传》中所体现的儒释道三教融一的哲学观点与林语堂当时的个人信仰相吻合。 从译者期待的客观效果来看,译创《莺莺传》具备文学吸引、情感抚慰、“性”的反思等客观功能。首先,译创《莺莺传》可以满足西方读者对中国古典文学以及中国女性形象的认知与期待;其次,工业和科技文明导致了西方人民的精神危机,闲适、优美的中国古典爱情故事可以给西方读者以精神慰藉;最后,它可以激发西方人对两性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他们对性的无能与恐惧感。 最后,从语言维和文化维两个维度探讨林译传奇《莺莺传》的具体译创策略。语言维上,林语堂适应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需求,通过对叙事、人物、情节的改编,以现代短篇小说的形式译出,同时保留了原作者语言言简意切、感物寓意的风度神韵。此外,林语堂选择以句为本位进行翻译,追求语意的“忠实、通顺、美”而非逐字对译,并选择西方自由诗形式将“最不可译”的古典诗歌成功移植至译入语生态环境中。文化维上,林语堂主要关注中国文化信息的转换和对西方女性文化的适应,通过更改标题,添加按语,增、删、改、省译“援琴之挑”“投梭之拒”“牵牛织女”“妖孽”等文化负载词,最大程度地将文中文化信息有效传递给西方读者。同时,通过对莺莺主动献身、追求自由恋爱、斥责负心元稹等情节的改译,展现了一个具备时代气息、敢爱敢恨的进步女性形象。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林译《莺莺传》的主观动机、期待效果与具体译创策略,解读了其作品在英语国家翻译生态环境中“生存”和“长存”的动因与方法,今后研究将结合其同时期不同体裁作品或不同时期同体裁作品进行综观描述,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可供借鉴的范本。

著录项

  • 作者

    贾湲湲;

  •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翟红梅;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心理学;
  • 关键词

    生态; 翻译学; 阈下; 林语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