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婺源沱川的强宗弱族与乡村政治
【6h】

清代婺源沱川的强宗弱族与乡村政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一)有关世仆概念的探讨

(二)有关明清主仆纠纷的研究

(三)明清族群关系的研究

三、资料和框架

(一)资料简介

(二)论文框架

一、盆地结构和历史渊源

(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历史

(二)宗族格局与基层组织

(三)明清徽州大、小姓纠纷的历史演变

二、鄣村余氏与小横坑世仆的主仆纠纷

(一)葛胡祠堂和两姓世仆

(二)鄣村余氏士绅与主仆诉讼

(三)私生子传说和《螺蛳赋》

三、理坑余氏与徐家坦汪氏的山林纷争

(一)道光朝余、汪两姓山林诉讼:对《奉宪示禁碑》的释读

(二)汪氏出路被阻与被迫迁出

四、“余不欺程”之说和大程小程之别

(一)村下程氏和“余不欺程”

(二)“余不欺程”背后的大程小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奏请钦定徽、宁、池三府世仆例案》等为核心史料,辅以相关口述史料,在介绍婺源沱川地理环境、宗族格局和徽州大、小姓纠纷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考察了清代沱川的主仆纠纷、山林纷争和大程小程之别三个个案,揭示了清代婺源沱川强宗弱族关系的不同面相,展现了传统时期乡村政治的实际状态。  历史上的沱川是一个封闭的社区,沱川余氏比较早进入且发展迅速,逐渐占据了要冲之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主导了基层行政组织,这为其控制周边弱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应对周边弱族反抗的历史过程中,沱川余氏针对不同场景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们常用的是通过法律途径。在法律途径失效的情况下,则采取用宗族势力直接碾压的方式。有时,他们还会通过散播传说和撰写侮辱性文字等文化手段贬低对方,占领道德制高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主仆纠纷中,士绅是鄣村余氏的主导力量。他们极力参与主仆诉讼,除了大力维护宗族利益外,更多的应该是为了维护传统的身份秩序。  对于强宗沱川余氏的控制和威压,周边弱族总是试图以不同方式来摆脱或减轻。他们通常采用的手段也是提起诉讼,有时也会借助某些历史记忆来建构或维系与沱川余氏的特殊关系以改变自身身份或免受欺压,偶尔甚至会结成同盟共同对敌。但结成同盟的情形比较少见,因为弱族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大姓”对“小姓”的歧视依然存在,这导致他们难以团结起来反制强宗的压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