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包头市工业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1953-2016
【6h】

包头市工业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1953-2016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现状

1.4.1工业空间发展研究现状

1.4.2城市空间演变研究综述

1.4.3工业发展与城市空间演变互动研究综述

1.5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研究方法

1.5.2研究框架

2带动城市向西跳跃发展时期(建国初期1949-1978)

2.1时代背景

2.2工业发展

2.2.1地方传统工业缓慢发展(1949-1953)

2.2.2“一五”时期国家援建(1953-1958)

2.2.3大规模建设及调整(1958-1965)

2.2.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

2.2.5小结

2.3城市形态演变

2.3.1 1955年版总体规划概要

2.3.2城市形态发展变化

2.3.3 1949-1978年城市形态影响因素

2.4本章小结

3主导疏解与助力中调时期(改革开放20年1978-2000)

3.1时代背景

3.2工业发展

3.2.1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4)

3.2.2工业郊区化时期(1984-1990)

3.2.3小结

3.3城市形态演变

3.3.1 1994年版总体规划概要

3.3.2城市形态发展变化

3.3.3 1978-2000年城市形态影响因素

3.4本章小结

4带动和完善包头市多核心发展时期(1990-2016)

4.1阶段背景

4.2工业园区的发展

4.2.1稀土高新区的成立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4.2.2装备制造工业区的成立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4.2.3包头铝业工业区的成立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4.2.4金属深加工园区的成立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4.3城市形态演变

4.3.1 2000年版总体规划概要

4.3.2城市形态发展变化

4.3.3 1990年后包头城市形态影响因素

4.4本章小结

5包头工业空间与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协同分析

5.1工业空间的集聚模式

5.2包头市工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关系

5.2.1 工业化拉动包头市城镇水平

5.2.2 工业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关系

5.3工业发展对城市形态变化的作用方式

5.3.1带动道路空间演变及城市边缘路网的发展

5.3.2引导居住空间分异

5.3.3带动土地使用结构转型

6 产城融合背景下包头工业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6.1 政策背景

6.2 产城融合的内涵及模式

6.2.1 产城融合的内涵

6.2.2 产业园区与城市的空间融合模式

6.2.3 产城融合的发展阶段

6.3 工业产业园内部空间结构特点

6.3.1 交通网络体系

6.3.2 景观生态结构

6.3.3 产业园空间组织形式

6.3.4 功能组织体系

6.4 产城融合背景下包头市产业与城市发展策略

6.4.1 交通路网规划

6.4.2 功能空间布局

6.4.3 政策协调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左文韬;

  •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孔敬;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X-6X3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